陈氏太极拳为什么没有揽雀尾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5:06
我来回答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8:30
揽雀尾是杨式太极拳里的一个动作。杨式太极拳是由陈式太极拳发展而来的,为什么陈式太极拳里没有揽雀尾呢?
实际上,不是陈式太极拳里没有“揽雀尾”,而是杨式太极拳里将陈式太极拳里的“懒扎衣”称为了“懒扎衣”。
过去武术的传承以口口相传为主要方式,传承者杨露禅是河南人,说话带有口音,在传授过程中,“懒扎衣”口口相传, 后来的人记成文字时就误作“揽雀尾”了。
对比陈式、杨式的这两个动作,很容易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
陈式太极拳里的白鹤亮翅,在杨式太极拳中仍称为白鹤亮翅,没有发生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8:33
陈式太极拳老架74式里的“懒扎衣”“六封四闭”,杨氏太极拳合为揽雀尾。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8:26
懒扎衣是戚继光《纪效新书》第十四篇拳经捷要,起手式“懒扎衣出门架子”,本来是格斗前将前衣襟扎在腰间的一个动作,防止衣襟妨碍动作,也有高手动手前从容不迫的风范。陈式太极拳吸收借鉴了过来。到了杨氏太极拳改为揽雀尾,已经更多的体现掤捋挤按四正手和采列肘靠四隅手“八法”的运用。
不是陈式没有,而是杨氏经过变化重新命名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比较陈式74式和杨氏85式的动作名称,懒扎衣和揽雀尾基本是对应的,整个套路结构是一样的,但是动作风格变化了,各有特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8:28
“揽雀尾”是杨露禅借鉴来的招式名称,演化成了杨氏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
陈式太极拳,陈耕耘改编自父亲陈长兴传授的绵拳,形成了陈式太极拳一路,后来又改编出一套炮捶(民国后称为二路炮捶),老拳谱使用的是“揽扎衣、丹变、运手、流封似闭”等招式名称。后来修订,“揽扎衣”改为了“懒扎衣”等。
从拳谱的招式名称,可以看出------杨露禅与陈耕耘编拳依据的拳谱,并不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8:32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8:27
揽雀尾是杨式太极拳里的一个动作。杨式太极拳是由陈式太极拳发展而来的,为什么陈式太极拳里没有揽雀尾呢?
实际上,不是陈式太极拳里没有“揽雀尾”,而是杨式太极拳里将陈式太极拳里的“懒扎衣”称为了“懒扎衣”。
过去武术的传承以口口相传为主要方式,传承者杨露禅是河南人,说话带有口音,在传授过程中,“懒扎衣”口口相传, 后来的人记成文字时就误作“揽雀尾”了。
对比陈式、杨式的这两个动作,很容易发现它们的相似之处。
陈式太极拳里的白鹤亮翅,在杨式太极拳中仍称为白鹤亮翅,没有发生变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8:27
“揽雀尾”是杨露禅借鉴来的招式名称,演化成了杨氏太极拳的标志性动作。
陈式太极拳,陈耕耘改编自父亲陈长兴传授的绵拳,形成了陈式太极拳一路,后来又改编出一套炮捶(民国后称为二路炮捶),老拳谱使用的是“揽扎衣、丹变、运手、流封似闭”等招式名称。后来修订,“揽扎衣”改为了“懒扎衣”等。
从拳谱的招式名称,可以看出------杨露禅与陈耕耘编拳依据的拳谱,并不一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8:30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8:33
懒扎衣是戚继光《纪效新书》第十四篇拳经捷要,起手式“懒扎衣出门架子”,本来是格斗前将前衣襟扎在腰间的一个动作,防止衣襟妨碍动作,也有高手动手前从容不迫的风范。陈式太极拳吸收借鉴了过来。到了杨氏太极拳改为揽雀尾,已经更多的体现掤捋挤按四正手和采列肘靠四隅手“八法”的运用。
不是陈式没有,而是杨氏经过变化重新命名了。如果你有兴趣可以比较陈式74式和杨氏85式的动作名称,懒扎衣和揽雀尾基本是对应的,整个套路结构是一样的,但是动作风格变化了,各有特色。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8 08:29
陈式太极拳老架74式里的“懒扎衣”“六封四闭”,杨氏太极拳合为揽雀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