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4:4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15:13
以太网帧格式的历史演变和标准分类主要围绕着Ethernet V1、Ethernet V2、RAW 802.3、802.3/802.2 LLC以及802.3/802.2 SNAP等几个关键阶段。这些格式的出现和迭代,为以太网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最早的是Ethernet V1,由Xerox PARC提出,是3Mbps CSMA/CD以太网标准的封装格式。经过DEC、Intel和Xerox的标准化,形成Ethernet V1标准。而Ethernet V2(ARPA)在1982年由DEC、Intel和Xerox公布标准,主要在电气特性和物理接口上进行了改进,但帧格式保持不变,迅速取代了Ethernet V1,成为事实上的以太网标准。
RAW 802.3格式在1983年由Novell发布,是基于当时尚未正式发布的802.3标准的私有格式。然而,当IEEE正式发布802.3标准后,RAW 802.3与标准发生了冲突,因为IEEE在802.3帧头中加入了802.2 LLC头,使得RAW 802.3与正式IEEE 802.3标准不兼容。
802.3/802.2 LLC是IEEE正式的802.3标准,发展自Ethernet V2。它将协议类型字段替换为帧长度字段,并加入802.2 LLC头以标志上层协议。LLC头中包含DSAP、SSAP以及Crontrol字段,用于管理数据传输。
802.3/802.2 SNAP标准则进一步扩展了LLC属性,添加了用于标识更多上层协议类型的2Bytes协议类型域,以及用于代表不同组织的3Bytes OUI字段。RFC 1042定义了IP报文在802.2网络中的封装方法和ARP协议在802.2 SANP中的实现。
802.3以太网帧格式包含前导码、帧起始定界符、目的和源MAC地址、长度、类型、数据和填充以及帧校验序列等关键字段。前导码用于同步,帧起始定界符标明了目的MAC字段的开始。目的和源MAC地址分别指明帧的接收者和发送者。长度字段表示数据字段的长度,类型字段指示帧中数据的协议类型。数据字段包含高层的数据,通常是3层协议数据单元,对于TCP/IP则是IP数据包。FCS字段用于接收网卡检查传输错误,确保数据完整。
若帧长不足64字节,则需要填充以达到64字节的要求。这些细节构成了以太网帧格式的历史分类,展示了以太网技术从原始到标准化的演变过程。
以太网帧格式,即在以太网帧头、帧尾中用于实现以太网功能的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