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7 06:1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9 04:41
<img p=""
读《史记》,经常有脱帽致敬的举动,因为总感觉司马迁写的故事,有一种熟悉感,仿佛在哪见过。后来才醒悟,原来他确实“借鉴”了比他更早的人写的文章,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抄袭,在网上是要被人声讨的,虽然不一定有什么用。只要他不犯帮李陵说话那样的*错误,一般拿他没办法。但当他犯了*错误的时候,用处就大了。如果换了现在,汉武帝完全可以换一个姿势处罚司马迁,比如颁发一张这样的红头文件:
司马迁,茂陵显武里人,官太史令,秩级六百石。司马迁自担任太史令以来,就私自修史,不断抄袭前人的著作,到处传谣。组织上经与司马迁谈话后,司马迁曾经声言以后不再抄袭,不再传谣。但不久之后,司马迁就违背了自己的诺言,公布了自己私撰《太史公书》的几个列传,其中有大范围的传谣和抄袭现象,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不良影响,败坏了太史令这一重要岗位的声誉。经御前会议合议,大汉朝廷决定判处司马迁死刑。鉴于司马迁确实有点才华,加上他本人的意愿, *** 决定网开一面,改判宫刑,保留他的工资职称待遇,换岗位为中书令。
这样的话,处罚理由显然要好看点,因为毕竟在古代,皇帝也是鼓励大臣应该直谏不讳的。自从秦二世而亡之后,汉朝有极大的危机感,认识到秦朝的灭亡,就是消灭了所有直言敢谏的忠义之士,所以从高祖到武帝,包括武帝自己,就屡屡下诏,要求下面举荐直言敢谏的人才,不用害怕触犯忌讳,只要对国家有利,国家就算听了心里不舒服,也不怪罪。司马迁从小就是品格优良的好学生,从小就接受这样高尚的教育,你叫他怎么可能不相信这个教育?汉武帝因为他直言敢谏,就割了他的卵子,导致一代大文豪从此灰心失望,也让汉武帝留下千古笑柄。汉武帝要是懂点策略,绝对不会这么做,绝对会按照我上面的稿子,出具一个红头文件。这样的话,大汉乃至后来两千年来的文人,不但说不出什么,恐怕还会对司马迁痛心疾首:“原来是个抄袭犯啊,卵子被割得不冤。”“割掉卵子便宜他了,你看看日本教授,因为造假被揭露,羞愤自杀。司马迁早该自杀了。”
有人肯定要问,司马迁到底传了什么谣,抄了什么袭,下面就来举例。
众所周知,秦朝大才子赵高,是学法律出身,韩非法学院博士优等生毕业,因为特别优异被秦始皇赏识,拜为中车府令。秦朝鼓励耕战,鼓励官吏习读法律。诸子百家的书烧了个精光,朝廷虽保留一些副本,只让少数专门博士掌管。但在司马迁的笔下,赵高这个熟读律令的秦朝大才子,竟开口闭口称述孔子。他在劝说李斯跟他一起合谋发动政变,干掉储君扶苏时,就大段大段引用孔子的话,你听听:“臣闻汤、武杀其主,天下称义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而卫国载其德,孔子著之,不为不孝。”以孔子的看法为准则,难道以法家立国,有足够文化自信的秦朝,还有必要对儒棍孔子保持恭敬?作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的赵高,难道会罔顾秦始皇的命令,私自偷看*?这明显是司马迁添油加醋,信谣传谣,混淆视听嘛,狼子野心,用心何其毒也!
至于抄袭,也有例子。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司马迁写到临死前的秦二世,和赵高的女婿、杀手阎乐进行了一番对话:
阎乐前即二世,数曰:“足下骄恣,诛杀无道,天下共叛足下,足下其自为计。”
二世曰:“丞相可得见否?”
乐曰:“不可。”
二世曰:“吾愿得一郡为王。”弗许。
曰:“愿为万户侯。”弗许。
曰:“愿与妻子为黔首,比诸公子。”
阎乐曰:“臣受命于丞相,为天下诛足下,足下虽多言,臣不敢报。”二世自杀。
阎乐受赵高的命令,打进宫来杀二世,箭都射到了御座上。二世逃跑不及,只好和阎乐讨价还价,苦苦哀求。人都怕死,二世这样的dictator也不例外,他首先提出要见赵高,被阎乐否决;于是退一步,希望当个王,也被否决;只好再降低要求,当个万户侯,继续过好日子。照样被否决;最后他豁出去了,哪怕下放农村,改成农村户口,只要给条活路。阎乐照样没答应,坚决带了他的头去。这种描写很曲折,但如果看过《左传》,你一定会对司马迁火冒三丈:“有你这么干的吗?还讲不讲点史德?还懂不懂得尊重知识产权?”
因为《左传》里提到齐庄公同志被杀,场景几乎和二世一样。齐庄公是个 *** ,和大臣崔杼的老婆通奸,结果被崔杼设计围住。庄公唱歌求饶,又登台道歉:“饶我一命,以后再不敢了。”被崔杼否决。于是提出新解决方案:“可能你信不过我,我们可以盟誓,鬼神看着呢。”照样被否决。最后做出重大让步:“我愿意死,但请让我到祖庙自杀。”围着他的士兵说:“别啰嗦了,流氓犯,赶紧死吧。”于是庄公豁出去了,*想逃跑,被乱箭*下来,死了。
谁敢说司马迁不是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