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1 04:4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3 21:35
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不仅具有娱乐功能,还具有教育功能,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人的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指出,“声乐之入人也深,化人也速”,“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易”。在当代社会,流行音乐凭借大众传媒广泛传播,以其通俗性、商业性和娱乐性特点占据了青少年日常生活的大部,成为他们主要的娱乐方式之一,对他们的价值观、社会观念和文化认知产生了“入”、“化”、“感”、“移”的作用。在后工业社会中,文化被广泛纳入商品生产范畴。消费文化的出现,消解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界限,精英文化生产已从高尚地位和高雅格调降为普通商品生产。文化生产形式不断变换以求与大众现实观念一致,产生了一种无主体性、无权威性、无历史性、无深度感的文化景观和主导形式。后现代主义思潮渗透在大众音乐传播中,引发大众在价值意识建构上的剧烈冲突,如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认知、传统价值观与现实价值观的碰撞等。
大众音乐或流行音乐与现代都市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音乐伴随都市的形成和发展成长,是现代都市文化的一部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都市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流行音乐,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但无论哪个国家、地区或风格,它们都与现代都市的社会、经济、文化有着密切联系,与现代都市生活息息相关。从大众音乐与现代都市的关系去探究大众音乐对社会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大众音乐的意识形态意蕴和大众音乐的社会功能与文化价值。
从全球范围来看,都市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和进程都产生了相应的流行音乐形式。城市的构成对社会群体的行为方式、性格特征以及城市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城市的文化反映了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活形态。流行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城市的经济发展进程和都市生活特征。无论是欧洲老牌工业国家如英、法、德等国,美国的各大城市,还是近年来经济上新崛起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在都市化迅速发展的同时,流行音乐也随之兴盛。
20世纪30年代,在中国上海兴起的“摩登歌曲”或“时代歌曲”正是当时大上海都市化的直接反映。上海对外商埠的地理位置和繁荣的资本市场吸引了大量外国资本的流入,经济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同时,电台、影业公司、海员俱乐部、夜总会、各种娱乐场所和媒体设施随着经济和繁荣发展起来,娱乐生活非常活跃,流行音乐成为当时上海突出的文化现象。此外,都市密集的人口生活方式、信息传播途径与速度、文化消费的时尚化和新鲜化需求以及都市人文化金字塔结构为“大众音乐”或“流行音乐”快速流行提供了土壤和条件。因此,流行音乐从诞生之日起,就与城市的经济、城市的文化、城市的群体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从流行音乐的社会功能来看,它本身就是都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代表了一种都市的文化观念。音乐旋律和歌词表达的内容反映了都市人的生活,在流行音乐中人们能感受到现代都市的生活风尚和社会观念,它直接反映了都市人的文化趣味。因此,可以说流行音乐的重要属性之一就是它与现代都市的渊源关系,它传递出现代都市人的社会观念和审美意识。
就是所谓通俗音乐,准确的概念应为商品音乐,即以赢利为主要目的创作的音乐。它的商品性是主要的,艺术性是次要的。 有些歌曲虽然用通俗唱法演唱,但它的思想性、艺术性较高,这类歌曲不属于商品歌曲。如《大中国》、《众人划浆开大船》、《亚洲雄风》、《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好大一棵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