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蛋蛋去哪了?隐睾的病因和规范治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2 04:0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1 01:09
隐睾症,一种男性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发育畸形,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3个月内睾丸自行下降到阴囊中,但若阴囊内未能触摸到睾丸,且睾丸“消失”,则可能患此症。隐睾症指的是婴儿出生时,一侧或双侧睾丸未降入阴囊,而停留在睾丸下降途径中的腹膜后、腹股沟管等部位。隐睾症发病率随早产儿、足月儿的不同而有所变化,足月儿约为3.4%,早产儿约为30%,其中左侧隐睾发生率为30%,右侧为50%,双侧为20%。
隐睾症对患者产生危害,包括心理障碍、睾丸扭转与损伤,但最大的危害在于导致男性不育和睾丸恶变。因此,一旦确诊隐睾症,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本期内容将详细讲解隐睾症的发病原因、诊断方法以及规范治疗,以帮助广大男性了解这一疾病。
1. 隐睾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隐睾症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解剖因素及其他因素有关。遗传因素中,家族中发病率接近14%。内分泌因素与睾酮水平密切相关,睾酮-双氢睾酮与精索和阴囊表面的受体蛋白结合,促使睾丸下降。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失衡可能导致隐睾患者的睾酮水平低于正常,内分泌因素引起的隐睾多为双侧隐睾。抗促性腺激素细胞抗体在隐睾患者血中发现,提示隐睾可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解剖因素包括睾丸引带缺如、收缩不良、鞘状突未关闭等,阻碍睾丸下降,引发隐睾。其他因素如睾丸本身的缺陷,如精缩血管或输精管先天发育不全、睾丸与附睾分离、睾丸缺如等,也可导致隐睾的发生。
2. 隐睾症的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
隐睾症的临床表现为阴囊空虚无睾丸,大多数情况下,腹股沟处可见局部膨隆。主要通过体格检查发现一侧或双侧阴囊空虚,触及不到睾丸。实验室检查包括性腺轴激素试验和染色体核型分析。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检查、MRI检查、腹腔镜检查等。通过体格检查及必要辅助检查,很容易确诊隐睾症。但确诊后还需了解隐睾症的鉴别诊断,如无睾症、睾丸回缩、睾丸异位等。
3. 隐睾症的规范治疗
隐睾症的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药物为辅。睾丸下降固定术是治疗隐睾症的主要方法,成功率高,并发症风险低。手术最佳年龄在6-12个月,最迟18个月内进行手术。手术要点包括充分游离松解精索,修复存在的疝囊,将睾丸解剖复位固定在阴囊内。复杂情况可分期手术,包括一期睾丸下降固定术、分期睾丸固定术、Fowler-Stephens睾丸固定术、腹腔镜手术、睾丸移植术和睾丸切除并假体植入术。药物治疗主要包括激素治疗,效果与隐睾所处位置紧密相关,位置越低,治疗效果越好。激素治疗成功率约为20%,主要应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素等。
4. 隐睾症的预防建议
提高文化水平和医疗常识,使隐睾患者能够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发现隐睾后,应积极就诊,及时行睾丸下降固定术,并在青春期时检测性激素水平是否正常,必要时进行睾丸超声及CT检查,并术后随访观察两年。对于隐睾症患者,应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最大限度保护睾丸功能,减少隐睾症带来的危害,尤其是减少对生育的影响及预防睾丸肿瘤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