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微创治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2 04:0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3 00:38
25岁的吴小姐身材高挑而消瘦,有着1米70身高的她却只有八十多斤。都忙着减肥的女同事们常常说她像“林妹妹”,羡慕她“吃不胖”。可是她的痛苦只有自己知道,曾几何时她也是一个身材丰满的女生,3年前开始出现吞咽困难,即使吃进去也会吐出来,她的身体越来越虚弱,严重的时候每次爬4层楼回家对她来说都困难重重。她硬撑着参加各项工作,却常常生病,为此没少挨领导批评。最痛苦的时候莫过于吃饭的时候,看着一桌子美食却难以下咽,有时候睡到半夜却被自己的口水或者晚上吃的东西呛得咳嗽不止。看着一枕头的呕吐物,她常常木讷地坐到天亮。她说这是一种“想吃吃不下、吃下也要吐”的怪病,中药、西药都试过却没有一点效果。今年9月,她经朋友介绍找到了江苏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张国新教授,在完善了各项检查之后,张教授告诉她其实是得了一种叫“贲门失驰缓症”的毛病。后来张国新根据吴小姐的高分辨率食管测压结果和超声内镜结果,最终决定对她进行一种改良手术。手术历时仅50分钟便获得成功了,当她顺利吃下第一口粥的时候,激动得热泪盈眶。
据张国新教授介绍,吴小姐的这种疾病其实并非罕见病,经国外调查,贲门失弛缓症的发病率在1-10/10万,多发生于20-39岁的青中年人,甚至有幼儿患病的报道。很多人忍受着无法下咽的痛苦却无能为力。
近几年开展的“经内镜食管肌切开术(POEM)”虽然能缓解该病,但是常规POEM术后部分患者食管下段压力仍居高不下,这也是导致患者再次出现梗阻症状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常规POEM术的复发率达20-30,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复发率呈升高趋势,患者因此需要再次手术,增加了他们的负担和痛苦。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不断探索,张国新教授发现“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技术能较准确反映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食管病变的部位。结合食管测压结果,他首创了贲门失弛缓的个体化治疗,针对本病例应用了“双隧道POEM术”,即在食管的前后壁各建立一个隧道同时切开肌层。术后患者不仅能正常进食,而且复测食管下段压力也迅速下降。
同时,为缩短手术时间,他使用了内镜下“切开肌层”与“建立隧道”同步完成的方法。同时分离食管的固有肌层和粘膜下层,节省了建立粘膜下隧道的时间,也降低了手术的风险,对于曾经做过球囊扩张术及支架置入术的患者,粘膜下层与固有肌层发生粘连,不容易建立隧道,采用这种新的POEM手术方法更加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