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11 11: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1 23: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学习问答目录
1. 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建立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法律成效,包括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2. 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着机遇,如社会多元化需求增加,但也面临着挑战,如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提升需求。
3. 当前和未来,人民调解工作总的指导原则是依法、公正、及时、便民,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
4. 新形势下,重点在于深化法制化建设,强化规范化操作,提升人民调解的公信力。
5. 推动法制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完善调解程序,明确权责边界,确保公正公平。
6. 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机制改革涉及组织结构、服务模式和监督机制的现代化转型。
7. 《人民调解法》旨在规范调解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 人民调解是通过自愿调解方式,解决民间纠纷,以达成和解协议的一种非诉讼程序。
9. 农村纠纷多因土地、家庭、邻里等日常生活琐事引发,具有地域性和复杂性。
10. 农村纠纷主要包括土地权属、婚姻家庭、邻里关系等常见问题。
11. 村民会议决定重大事项,如集体财产处置、公共设施改造等,需经村民委员会办理。
12. 村规民约须经村民会议审议通过,但必须遵守法律,不得侵犯村民权益。
13.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4. 村委会职责包括维护村民权益,处理村内事务,组织村民参与社区建设。
15. 居委会性质类似,负责社区日常管理和服务,如调解邻里纠纷。
16. 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范围涵盖民事权益争议、家庭婚姻、劳动争议等。
17. 人民调解委员会不受理涉及刑事、行政、司法程序的纠纷。
18. 调解遵循自愿、公正、公开原则,注重调解过程的公平和结果的合法。
19. 人民调解委员会一般不收取调解费用,但可能因成本分摊而产生相关费用。
20. 政府部门如司法行政部门负责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和支持。
21. 加强指导,要求强化政策引导,提供专业培训,提升调解服务水平。
22. 国家通过立法支持、经费保障、奖励机制等鼓励人民调解工作。
23. 人民调解委员会是依法设立的非营利性组织。
24. 组织形式多样,包括社区、行业等,适应不同纠纷类型。
25. 加强组织建设,需完善培训体系,提升调解员素质,优化工作机制。
26. 法律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由民主选举产生,任期一般为三年。
27. 办公条件和经费保障通常由地方财政、社会捐赠等途径解决。
28. 保障措施包括合理预算,确保调解工作的正常运行。
29. 通过财政预算、社会资助等途径保障调解经费。
30. 费用范围涵盖人员工资、办公设施、宣传培训等必要开支。
31. 财务管理由相关部门监管,确保经费使用透明。
32. 人民调解员包括委员和其他参与调解的人员,需遵守行为规范。
33. 调解员在履行职责中受伤害,享有相应补偿和保障。
34. 调解纠纷可通过口头申请或书面形式,经双方同意可直接调解。
35. 当事人拒绝调解,调解委员会需记录并告知其他解决途径。
36. 除当事人外,调解过程允许适当第三方参与,但需保持公正。
37. 民间纠纷调解要求公平、公正,注重沟通与理解,推动双方和解。
38. 调解员运用法律知识、沟通技巧进行调解,尊重当事人权益。
39. 当事人在调解活动中享有知情权、陈述权,履行配合调解的义务。
40. 发现纠纷可能激化,调解员需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升级。
41. 超出调解范围或调解不成,调解员需告知司法途径。
42. 调解协议包括书面协议,内容需明确、完整,双方签字确认。
43. 调解协议自双方签字生效,具有法律约束力。
44. 争议处理遵循举证责任分配原则,协议无效条件等均有明确规定。
45. 《人民调解法》自生效日期起,规范了调解组织、人员和程序,明确了法律责任。
作 者: 中国法制出版社 编 丛 书 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学习问答出 版 社: 中国法制出版社ISBN:9787509321560出版时间:2010-09-01版 次:1页 数:148装 帧:平装开 本:32开所属分类:图书 > 法律 > 诉讼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