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问题)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22:10
我来回答
共6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14:17
很简单:取三个铜板(最好是清代的)
闭上双眼,默念:伏羲周文王,弟子xxx有一事不明,请您降示征兆。
将手合上,摇动,将手中铜板掷到地上(如果有竹子代替手,就更准了)。
掷六次,正多为阳,反多为阴(由于变爻,三正为阴,称老阳;三反为阳,成为老阴),从下往上记录(阳为-,阴为——),从易经中找到对应的符号,看其意义即可。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14:17
易是变化,经为方法(或说经典)。即阐述变化的经书(易之经),易经是一部严谨的哲学著作,并能在科学的范围内用作术数占卜。只是非常深奥难懂,才会有众多牵强附会之说。
《易经》简称《易》,又称《周易》,相传为周文王所著,成书于周代,故而称呼《周易》。实际《易经》是在中国历史中逐渐演化完成的一门学问。英文翻译是“The Book of Changes”,就是指一本研究变化的书。实际这种翻译并不能说明易经的本质(很多汉语翻译成英文后都失去原本含义)。
易:有多种含义。
其一、有周流之象。古代的象形字中,“易”字是由上边的“日”和下方的“月”共同组成的;用日月往复循环来形容“易”的循环、周流。就是周而复始。其二、易代表简易,便捷的内涵。往往很多哲理其实都是很通俗的,浅显的。其三、易,就是变动。研究、说明一种变动的规律和内涵。
易经,是一门研究广泛的知识体系。只是,在历史沿袭中很多的人只是着眼于他的哲理内容和占卜体系。而忽略了易本身的其他科学属性。并且,由于大多数的人对于占卜的无知和抵触,从而在很长时间都把易经作为一种封建糟粕来看待。
易经,在历史上除了我们在这里介绍的《周易》外,还有《连山易》、《归藏易》。《连山易》又称《夏易》,相传为宓戏所作;《归藏易》又称《殷易》,相传为黄帝所作。遗憾的是这两种易失传了。
易经,最初主要以图案和符号为主体内容;随着文字的发生和演化,才逐渐完善。原始的易经主要由河图和洛书的图案中内涵规律演化而来,并逐渐形成八卦符号。
易经形成
殷商末期,周文王被拘羑里(今汤阴)时,进一步把八卦演化成为六十四卦;并且逐渐经历由周公添写爻辞,春秋时期,孔子赋十翼,进一步完善。汉代京房沿用阴阳五行合天干地支创立纳甲法;宋代邵雍整理方天和圆天六十四卦图,并创立梅花易术。徐子平,创新采用四柱推命法;以日元代表命主。
目前,易学界把太乙、奇门、六壬称呼为三大要术,是进行预测占卜的主体体系。此外,根据天干地支形成的干支历法为体系的四柱体系(俗称批八字)。还有,经过有汉代京房创立并逐渐改良发展的“纳甲”(熟称六爻预测)等。
易学,是古人通过研究宇宙、天体运动变化,和进一步探索宇宙、天体对人类社会活动影响的一门学问。主要目的是足使人们通过研究其内在规律,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而绝不是仅仅局限于预测、占卜。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14:18
主要是看你干什么了算卦不用看易经。直接看增删卜易或者卜蓍正宗。
要是不算卦,看易理,那很难可以看白话易经。
卦书有好懂的,好象天津有个人写的容易明白。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14:18
《易》是象文作品,与现在的文言文、白话文语言·语法有很多的不同,而它同时又是中华文化之根,学文必涉!因此,各个时代的人都会根据自己时代的文化层次来理解、附会《易》,从而产生了很多不同的解和解释……以我个人读《易》的体会看,如果不把自己的思维还原到写《易》的周文王时代及他当时被囚羑里的情景,是很难弄清周文王是怎样演《易》筹算,并最终由一个死囚兑变为周文王、以及他编辑《易》的现实义意的——而此,也正是孔子为什么要“韦编三绝”并使自己由一个出身极端卑溅的下人,变成了当世鲁国大夫、现世举世瞩目的文化祖师的根本原因!
而这,也既“象”的基本阴阳爻理和辨证过程。如不把这基本弄懂,而去瞧一些被现代人用文言、白话翻译得如梦如幻的所谓“命书”“预测”时,往往学会了一些皮毛小技,反倒丢了根本的为人道理。为小人混世可以,修身耀祖和辅国建设却很难很难,最终导至人走入到“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自然怪圈里面去。希望你学《易》时要先搞清这一点!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14:19
详细请参考:
参考资料:http://ke.baidu.com/view/4102.html?wtp=tt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4 14:20
给的分太少了,200分我就告诉你,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