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这是什么鱼?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22:19
我来回答
共3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16:05
如图 适合多种烹饪方法 , 鲽鱼 比目鱼一种 学名
鲽科 Pleuronectidae 鱼类 (具体哪种不知)
体甚侧扁,成鱼身体左右不对称,两眼位于头的右侧,口、牙、偶鳍均不对称。无眼的一侧通常无色素 。刚出生的比目鱼体形和正常的鱼类是一样的,2只眼睛位于头顶两侧,并且具有一个居中的嘴巴。当幼鱼逐渐长大,一只眼睛便逐渐移动到头顶,直至另一侧,嘴巴也逐渐扭曲,直到成年比目鱼永久性地以单侧躺在海底。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16:06
这是黄条鰤
黄条鰤体型较大,体长300-500毫米,大者可达l米多。生长迅速,可作为养殖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仅产于黄海与渤海。
|__鲈总科Percoidea
鲹科,上颌骨宽,其后上角较圆。侧线上无棱鳞。幽门盲囊呈指形,约120-213个。脊椎骨ll+14。从吻至尾柄有一明显的*纵带。中上层鱼类。体型较大,体长300-500毫米,大者可达l米多。生长迅速,可作为养殖鱼类。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仅产于黄海与渤海。
黄条鰤,鱼纲,鲹科。辽东半岛沿海多俗称“黄犍子”、“黄犍牛”。(因其“力大无穷”有如犍牛般而得名。)体呈纺锤形,稍偏侧,头部略钝,第一背鳍棘六根(幼鱼7根),上颌骨后端仅达眼睛的前部下方,且后上角呈圆形。胸鳍与腹鳍相比较短,口斜裂,上下颌具细牙。体侧有一明显*纵带,沿腮骨直抵尾柄(黄条鰤一名由此而来)。
尾柄部分短细,侧有隆起嵴,尾鳍基部上下各有一缺刻,尾呈*分叉很深,体被小圆鳞,脊背多呈青蓝色,腹部很白色,体长一般在60——80厘米之间。最大者近两米,体重也均在40——50千克,是近期沿海钓友海上施钓的主要对象鱼之一。
黄条鰤属海洋暖温性中上层掠食性鱼类,随季节的温度变化做周期性洄游,产卵期多在春夏之交,即每年的5——6月份期间,卵呈球状且呈浮性。黄条鰤生长速度很快,1鱼龄体长45厘米,2鱼龄体长就可达60厘米。主要分布在我国各大沿海,日本,朝鲜半岛和澳大利亚周边海域远离岸边的外海岩礁区附近水域。
作为一种海洋中分布极广的掠食性鲹科鱼类群属,除蓝鲹,马鲹等的形体呈其侧扁外,其他如生活在热带及暖温带海域的长鳍鰤、大鰤和游戈于太平洋东海岸从哥伦比亚到智利附近海域的加州黄尾鰤以及我国沿海常见的杜氏鰤和黄条鰤的体型都有着极好的流线型体态和分叉很深的极具力量的尾部,当快速游动时能最大限度的减小与海水的摩擦力和前阻水流,如发射的“鱼雷”般急速前行。
黄条鰤通常在表层水温20℃——25℃以上时觅食活跃,主食是鳀鱼,玉筋鱼等小型鱼类及头足类和甲壳类海生动物。大连地区每年七月下旬至十月上旬为洄游期,黄海南部稍早一些,黄海北*山列岛一带一般在8月下旬开始。黄条鰤幼鱼(小于30厘米)多喜欢在海中漂浮物和水母,褐藻类植物的阴影下游动觅食,成鱼(大于40厘米)除个体较大(100厘米以上)的倾向于“单独行动”之外,其他个体通常以数十条或近百条聚成一群实施“集团作战”。
黄条鰤属掠食性食肉鱼类,加之游速极快,多以中上层小型鱼为食,黄海南部及黄海北部盛产的小鲐鱼,提鱼,鰔鱼等都是黄条鰤的主要食物来源,八月下旬开始则以鱿鱼为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09-25 16:06
有点象橡皮鱼
绿鳍马面鲀(学名: Thamnaconus modestus),硬骨鱼纲,单角鲀科。,俗名橡皮鱼、剥皮鱼、猪鱼、皮匠鱼。分布于朝鲜、日本、印度洋非洲东岸以及中国东海、黄海、渤海、上海地区见于长江口等海域,属于外海近底层鱼类。其常生活于栖息水深50-12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