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19: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2-07-01 21:18
开汉楼,是一座仿汉代建筑拔地而起,雄居西山之巅,它就是南充市投资200多万元修建开汉楼。登上开汉楼顶,极目远眺,果城被嘉陵江与西河玉带般缠绕,风光旖旎而壮观,真有心旷神怡、赏心悦目的感觉。
据史料记载,楚汉相争时,汉王刘邦在荥阳被项羽围困,处境危急,西充籍汉将军纪信假扮刘邦诈降,使刘邦得以脱险,而纪信却被项羽处死。刘邦称帝后,在纪信故里置安汉县,此为南充市的前身。后人为纪念纪信,在唐宋年间曾修建过开汉楼。沧海桑田,开汉楼早已毁于战乱。
开汉楼属典型的仿汉代建筑,楼高40米左右,共五层,楼体呈八角型。除开汉楼主体建筑外,还修有楼前广场,广场前面还修了一座名为“江山一揽轩”的凉亭,广场两侧修有八根高约8米的石灯柱,灯柱采用上等优质青石材,以浮雕的手法刻有分别反映汉代*、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礼仪、民俗文化的各种精美图案。开汉楼周围栏杆完全采用汉白玉,并雕有龙凤呈祥的图案。登上开汉楼向四周远眺,顺庆、高坪、嘉陵三城区尽收眼底。开汉楼建成后,与西山风景区栖乐寺、万卷楼遥相呼应。 南充西山风景区东大门实际上就是万卷楼景区的东大门,这里门票很便宜:5元。东大门是汉代城门式建筑风格,大门入口处城墙高11米,长50米,汉砖墙面,上为雉碟造型。城楼建在城墙中部上方,楼高12米,有上下两层。整个城门式大门气势恢宏,古朴典雅。靠公路的坡坎上刻着“三国文化之源”。
走进城门式大门,两边挂满了三国人物的脸谱、画像和写着“三国之源”、“智慧之旅”的红灯笼,据说,南充市每年要举办“四川·南充三国文化节”,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展示南充“三国文化之源”的深厚内涵与璀璨的文化特色。
南充号称“三国文化之源”,可能最主要的就是因为陈寿。一走进东大门你就会看到的陈寿塑像,塑像旁边的一块石碑上刻着“陈寿故里”。旁边还有万卷楼景区全图。万卷楼景区定位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三国文化主体景区,主体为万卷楼和玉屏公园。 玉屏公园游乐场上面,是谯公祠和谯周墓。
谯周,201-270,字允南,三国时蜀汉巴西郡西充国县(今南部县)人,蜀汉地区著名的儒学大师和史学家,是三国蜀汉光禄大夫,被称为“蜀中孔子”,他博学广识,著书育人,忠肝义胆,忧国忧民,有一邦蒙赖,全国之功,魏封阳城亭侯。万卷楼景区定位为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三国文化主体景区,谯周作为陈寿的老师,自然是与三国文化密不可分的,也是探寻“三国文化源头”的一个重点。谯公祠以展示谯周的高尚人品、学术成就和历史功绩为重点,主要为谯周正名,说明陈寿与谯周的师生关系和情谊。谯公祠陈展内容包括“谯周生平”、“蜀中孔子”、“全国之功”几个部分,展示了谯周的高尚人品、学术成就和历史功绩。正殿*有谯公巨幅画像,四周墙壁绘有展示其生平事迹的14幅大型工笔重彩壁画。
三国后期,魏国逐渐强大。蜀、吴均无力与魏国抗衡。魏国伐蜀时,兵至阴平。危急关头,谯周力劝后主刘禅降魏。并打消刘禅顾虑,说如果降魏后魏国不封你为王,我愿冒险去魏国说理,刘禅听从了谯周的意见,投降魏国。三国鼎立的格局被打破。“这样又能够保证后主刘禅不至于身败名裂,另一方面又能使全蜀老百姓不至于生灵涂炭。”所以说谯周有“全国之功”。陈寿在《三国志》中也是如此评价他的老师的,然而,在那个忠义为本的封建社会中,谯周的所作所为在很多人看来无疑是违背忠义之道的,在当世和后世的人对于谯周都有着诸多的非议。有人说他是用自己的名节换来一方的平安。蜀国降魏后,谯周数次拒绝了魏王封赏给他的*厚禄。七年后,谯周在家乡于纷扰中离开了人世,誓死不肯穿魏王赐给他的寿衣。这其中的是非曲直,只能任由后世评说了。 再往上,是陈寿旧居。旧居里摆设有陈寿用过的床、书房、会客室、各种用具,还有他父母家族堂兄弟等的事迹。
旧居侧面就是著名的万卷楼了,青石条砌成的台阶共有257级,上面就是陈寿青少年时代读书治学的地方。
陈寿(233—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人。他少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入晋以后,历任著作郎、长平太守、治书待御史等职。280年,晋灭东吴,结束了*局面。陈寿当时四十八岁,开始撰写《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史学界把《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合称前四史,视为纪传体史学名著。 万卷楼始建于三国蜀汉建兴年间(公元222-237年)。据古*载:南充城西有果山,此处有万卷杰出。它倚岩而建,为三重檐式木石结构楼阁,飞檐斗拱,气势雄伟。至唐代又在楼前建甘露寺,形成建筑群。四周古木葱郁,翠竹蔽天,甘泉流淙,构成一幅优美动人的山水画卷。因年久失修,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毁坏。现存的万卷楼于1990年由*拔款400万元恢复重建成,它由陈寿读书楼、陈寿纪念馆、藏书楼组成,倚山而立,气势恢宏,流光溢彩,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在山腰的中轴线上,有三进两重檐,歇山式屋顶,碧瓦红柱,庄严古朴,依次为一展厅、二展厅、藏书阁,两边有木柱走廊相连,构成两组四合院式建筑,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林木葱茏,绿意盎然。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新笔题写的长4.7米、高1.8米的“万卷楼”金字巨匾熠熠生辉。
耸立在万卷楼庭院*的高5米、重1吨的陈寿青铜塑像形态*真,手抱竹筒,神韵飞扬。
一展厅正中为青年陈寿半身铜像,布衣高髻,长脸浓眉,双目有神,朝气蓬勃。四周墙上有陈寿家世及生平简介。展厅后面草坪正中的石台上有老年陈寿的全身坐像,峨冠博带,长髯飘拂,怀卷《三国志》手稿。
二展厅上方匾额为“并迁双固”,赞扬陈寿的史学成就可与司马迁、班固比肩。
第三进为万卷楼,楼下匾额为“万古留芳”,楼上匾额为“藏书阁”。纪念堂中陈列的《三国志》以及大量的文字、图画、表格、照片、实物等资料,详细地介绍了陈寿坎坷经历、著书史实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南北廊轩中,有16幅以《三国演义》故事为内容的仿汉代拓片型线刻壁画,从“黄巾大起义”到“三家归一统”,形象地展现了三国兴亡史。
陈寿正是在少年时读书破万卷,博学多才,才能“千秋笔写秋史”,成为与司马迁、班固齐名的*学家。古人云: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也。陈寿因《三国志》成名,万卷楼亦因陈寿而“万古留芳”,可谓人不朽,书不朽,楼亦不朽了。陈寿万卷楼陈列内容十分丰富,兼艺术性、学术性、历史性和游览性为一体,对研究和弘扬三国文化,促进三国文化与世界民族文化的交流,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