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肝脏B超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6:4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00:04
B型超声波检查(简称B超)是现代医学影像诊断最常用的方法,在肝病及其他一些疾病的诊断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不少患者因为缺乏相关知识,完全从字面上去片面理解B超的一些专业用语,会给自己平添许多烦恼。像“肝实质光点增粗”、“肝实质弥漫性病变”、“早期肝硬化声像”等B超用语,不知令多少患者心急如焚。个别患者可能还会注意到B超报告上的一些数据,他们往往将此与以前的报告或其他医院检测的结果相比较,如果发现肝脏的最大斜径、脾脏厚度、门静脉直径等比以前多了几个毫米,就怀疑自己的病情恶化了。B超给肝病的诊断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却也给一些不明真相的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心理包袱。
肝脏B超检查报告通常有各种数据,医生是根据这些数据判断正常与否或是否存在疾患的。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很大,而且每次B超测定的位置又不可能完全相同,因而每次测定的结果总会有些差异。如果B超报告的结果稍为超标,或稍为超过上次测定的结果,不一定就是不正常或者病变加重。曾有人做过实验,让不同的医生检查同一病人脾脏的厚度,其结果相差5~15毫米。
正常肝实质回声呈较低的细小光点,分布均匀,肝内门静脉、肝静脉、肝管及其一级分支均能显示。急性肝炎的主要表现是肝体积增大,形态饱满,回声逐渐增粗增密。慢性肝炎迁延不愈,B超下可见肝脏体积增大或正常,肝实质回声增粗、增强,肝内静脉和胆管系统轻度紊乱,以及胆囊壁增厚、毛糙和脾脏轻度增大等。一般来说,B超报告上出现“肝实质光点增粗增密”提示肝脏有炎症;但是,所谓的光点多少、粗细并无绝对可靠的客观标准,主要是经验性的,且与仪器的性能有关。同一患者在相隔不久的时间内,在不同的医院检查,B超的结果可能不完全相同,有的说肝脏正常,有的说肝实质光点增粗,这种例子在临床上非常多见。
而所谓的“弥漫性病变”是指病变波及到了整个组织或器官,病变分布比较均匀。弥漫性病变与病情的轻重毫无关系,可以很轻,也可以很重。与弥漫性病变相对应的是局灶性病变或占位性病变,局灶性病变指病变仅波及一部分组织或器官。病毒性肝炎属于弥漫性病变,肝癌一般属于局灶性病变。B超报告上“弥漫性病变”的描述非常常见,千万不要因为看见“弥漫性病变”而睡不好觉。
典型肝硬化的B超检查结果是肝脏体积缩小,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滑,包膜增厚,实质回声增高、分布不均,有时可见低回声结节,门静脉系统扩张、扭曲和侧支循环扩大,脾脏中度或重度肿大等。应该说B超对中晚期肝硬化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经验的检查者有可能发现早期肝硬化的声像改变,但B超的“早期肝硬化”诊断是根据超声特点作出的,与临床上诊断的肝硬化不一定能够完全符合,患者不必为此加重思想负担。
每一种检查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B超检查有其优越性,也有其局限性,所谓“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那么,B超能准确诊断哪些病变呢?
B超对哪些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最大?
B超可以确诊囊肿,B超也可以确诊一般病人的血管瘤,但在肝硬化病人有时难与肝癌鉴别,谨慎一些需要再做磁共振。
如有肝缩小、各叶比例失常, 表面不平、实质不匀、大小不一的结节、门静脉增宽、脾静脉增宽、脾大,可以结合临床资料做肝硬化的初步诊断。
肝硬化病人发现少量腹水,对此,B超检查比体格检查要灵敏得多。
肝硬化病人每6个月必须检查B超和甲胎蛋白,这是国际的医学常规,如有发现,还需要CT或磁共振来确诊。
B超发现脂肪肝、胆囊息肉、胆囊或胆管结石,初步诊断可以成立,这些都不一定再做进一步检查。
黄疸病人B超发现胆管扩张,必须胆管造影以明确诊断,才能正确进行内外科治疗。
B超对慢性肝炎能判断炎症和纤维化的轻重吗?
其实,不只是B超,包括CT和磁共振等影像检查,对肝炎诊断或病情评估都没有肯定的意义,肝炎病人影像检查主要对检出其合并症有用,如合并肝硬化、腹水、特别对早期发现肝癌是最重要的筛检方法。但对肝硬化的诊断灵敏性不足,半数以上的病例会漏诊,早期检出肝硬化主要依据穿刺的肝组织学病理诊断。
总之,B超对肝癌、肝脓肿、肝腹水、肝外梗阻性黄疸和中晚期肝硬化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但不能根据B超结果判断肝脏炎症的轻重和原因。B超检查终究只是一项辅助检查,它的检查结果必须由有经验的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检查结果才能作出正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