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3:0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4 01:49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86年起,中国经济的稳健增长引起了国际关注。1992年,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劳伦斯·萨默斯提出,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与美国的45%相当;1994年美国的立场表明,中国不再被视为传统意义上的发展中国家,这影响了中国在加入关税与贸易总协定(GATT)向世界贸易组织(WTO)转型的进程。2002年,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中国按PPP计算的经济总量达到5732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促使我们反思对国际比较方法的理解和我国经济指标的评估。
然而,PPP计算涉及复杂的细节,包括众多商品和服务的分类,这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在国家统计局的指导下,各地统计局和ICP工作人员共同努力,逐步推进了三次试点调查。最初,广东和上海与香港、日本进行双边比较;接着,扩展至北京、重庆等5个城市,最后增加至11个城市。这些努力带来了显著成果:
总结来说,经过多年的努力,PPP法在中国的应用效果显著,试点范围不断扩大,其结果也逐渐得到国家决策者的重视,成为了经济*决策的重要考量因素。
购买力平价法也叫国际比较项目法(ICP),是以国内商品价格同基准国家同种商品价格比率的加权平均值为购买力平价计算的。ICP是由联合国统计局、世界银行等组织主持的一项旨在提供GDP及其组成部分的国际一致价格和物量的*比较体系。ICP经历了由双边到多边,再到分区域比较(区域内多边比较,再联合成全球性比较)的发展过程,但其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通过价格调查并利用支出法计算的GDP作为基础,测算不同国家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真实比率(以PPP为货币转换系数),从而取代汇率,把一国的GDP转换成以某一基准货币或国际货币表示的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