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2: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3:35
对于皮下囊肿的治疗,西医通常采用手术或激光切除的方式。在炎症症状明显时,应首先控制炎症,待炎症消退后进行手术。手术时,医生会在囊肿相连的皮肤上设计梭形切口,小心摘除囊肿,避免遗留疤痕和复发。然而,由于囊肿位置在皮下,手术操作难度大,稍有不慎可能导致囊壁残留,增加复发风险。
手术后,常规进行一周的消炎药物治疗,如口服VC、B1、B2等,剂量可适当增加,一般7到10天后伤口可以完全愈合。同时,要密切关注伤口,如有感染迹象,应及时进行局部处理。
中医治疗皮下囊肿则采用中药贴剂,配方包括当归、藏红花、乳香、没药、穿山甲、血竭和猪鬃草等,炮制后用麻油炸取有效成分,加入广丹搅拌成膏状。使用时,先用温水浸泡软化,贴于肿块稍大的布上,用火熏烤至半液体状态,每日熏烤2次,一般10天左右可贴完,直到硬疙瘩消失。但此法在面部使用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美观。
任何年龄均发生,以青年时期头面、臂、背部发病多见。为一柔软或多个柔软或坚实的球状物,直径在1~3cm不等。粉瘤埋藏于皮肤或皮下组织内,与皮肤粘连,基底可移动。皮表可见开口小孔,推动囊肿时,此处与皮肤粘连甚紧,并见略微凹陷而出现小坑,即为直接通达皮肤表面的腺体所在导管 开口。有的开口处塞着一个黑色粉刺样小栓可挤出白色蜡样物质。发病多年而无症状,易继发感染,化脓破溃,有的奇臭难闻。文献报告有癌变,多数转变为基底细胞癌,少数变为鳞状细胞癌,癌变率约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