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2:4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6 14:40
少孺子巧谏吴王 在我国浩瀚的文化史册里,有一个名叫“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典故,人们常用这个典故,讽喻那些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隐伏着后患的人。可你知道吗?这个富有哲理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吴国的一位聪明少年,他的名字叫作少孺子。 远在春秋时期,江南一带有两个相邻的国家??吴国和楚国。这两个国家为了争夺地盘,发展壮大自己,经常发生战争。 . 有一年,吴王又是征兵调粮,又是备办武器,准备攻打楚国。大臣们得悉吴王要出兵征战,纷纷进谏。特别是许多老臣,向吴王周密分析形势,劝说吴王改变主意。他们谆谆告诫吴王说:“眼下楚国强大,吴国弱小,攻打楚国的时机还不成熟。真要发生战争,吴国得胜的希望极为渺茫。况且,倾尽我国兵力去攻打楚国,必然造成国内空虚,那样的话,其他邻国就有了可乘之机。一旦腹背受敌,国家局势将万分危急!” 可吴王哪里听得进去这些劝告。他自恃近年来兵精粮足,执意要攻打楚国。大臣劝谏得多了,他就恼恨地喝斥他们:“全是一群窝囊废,楚国有什么可怕?就是相邻的越国,不也惧我三分吗?我的主意已定,谁要再劝阻,我就杀死谁!” 眼见刚愎(bi)自用的吴王一点儿也不听劝诫,大臣们全都摇头叹息。吴王要拿整个国家去冒险,可谁也不敢再劝阻。 吴王的侍从中,有一个叫少孺子的年轻人。他苦思冥想多日,终于想出了一个劝谏吴王的好办法。 一天清晨,少孺子手拿一只弹弓,衣兜里装满弹丸,来到皇宫的后花园里。花园里,树木花草,枝叶繁茂,争奇斗艳,景色十分迷人。可少孺子对这些一点也不感兴趣。他东张西望,穿梭在树丛间,连枝叶上冰凉的露水打湿了衣襟鞋袜,都没有察觉。他太专心致志了。 一连几个早晨,少孺子都是这样在后花园里不停地转悠。吴王好几天早上都没来见到他,觉得很奇怪。问清少孺子在后花园,吴王就来找少孺子问缘由:“你每天大清早跑到这里转悠什么?你瞧你,衣服湿淋淋的,拿着个弹弓走来走去的,究竟想干什么?” 少孺子回答说:“我正在打黄雀啊!” 吴王一听,更是疑惑不解了:“怎么,你还有心思在这里玩?”吴王有些恼怒。 少孺子不慌不忙地说“大王,我这几天虽然没打下一只黄雀来,可我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 少孺子一边说,一边注视着吴王。他看到吴王脸上露出好奇的神色,就指指近处的一棵大树,放低声音说:“大王,您瞧,这棵树最大的那根树枝上,有一只蝉。我注意它已经好几天了。它一边低头饮着甘甜的露水,一边还不时呜叫几声。可它根本没注意到有只螳螂,正紧贴树枝,弯起前肢,伸长了两只利爪,想捕捉它来充饥。”少孺子说着,还指着高高的树枝,让吴王看个仔细。 “您瞧!那螳螂够专注的吧。可是,大王,螳螂一心只想捕捉眼前的蝉儿当美餐,它哪想得到身旁有只黄雀正打它的主意呢。对,对,就是左边枝桠(ya)上的那只黄雀!看见了吧?黄雀正伸长脖子,要啄(zhuo)那螳螂呢。多惊险的场面呀!” 吴王被少孺子指点的这幅画面吸引住了,他的双眼,一动不动地盯着树上发生的这一幕。只听少孺子在耳边又悄悄地说:“大王!您想,黄雀知道咱们正站在树下弯弓瞄准,准备打死它吗?” 吴王这才回过神来,轻轻地摇头道:“不可能!它只顾准备啄那快到手的螳螂了,哪知道死到临头了呢!” 少孺子乐了,他一拍手,’对吴王说:“大王啊!蝉,螳螂,还有黄雀,它们只顾眼前的利益,根本不管身后和身旁潜伏着的祸患。大王您看,这是多危险的事呀!” 听到这里,吴王不由得沉思起来。他想到自己准备伐楚的事,不也和这惊险的场景如出一辙吗?他醒悟过来了??原来少孺子用心良苦,在变换着方法劝谏自己呀! 成功常常隐藏着失败的苗头,有利可图也往往预兆着危险的祸患。吴王想通了,他紧紧握住少孺子的手,连声称赞:“想不到你年纪轻轻,想得这么周密!我得重新通盘谋划国家政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