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01:2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0 05:19
余姚县的行政区划历史悠久,城区区划在唐朝以前的记录已经难以考证。唐宋时期,城内设有十坊,包括履仁坊、待士坊等,城外则划分为十五乡。进入元代,城区依然维持十坊,如东南隅的双桂坊和待士坊,城外增至三十五都。明代嘉靖年间,城区被划分为东南隅六个里、东北隅九个里等,城外依旧为十五乡。万历年间,城区调整为东南隅八个里等,共三十三个里,城外乡数保持不变。
清朝康熙年间,城区规模进一步扩大,分为东南十五个里、东北十一个里等,城外共二百七十个里,而乾隆年间对四隅进行了调整,调整为东南隅九个里等,城外分东南西北四乡三十六都一百五十八里。民国二十九年,城区进行了改设,成立了南城镇和北城镇,至民国三十六年合并为阳明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余姚城区变为阳明区,下辖三十一个行政村。1956年,阳明区改为阳明镇,后来又改为余姚镇,并经历了人民公社化等变革。1985年,余姚撤县设市,余姚镇成为市直管镇,管辖四个街道、三十四个居民区和十四个行政村。2002年,撤镇改区,四个街道直接归市政府管辖。2003年,朗霞、低塘两镇合并为朗霞街道、低塘街道。至2006年,四个街道的名称改为凤山、阳明、梨洲、兰江街道。
如今,余姚市共有六个街道和十三个镇,一个乡,具体为东北街道、西北街道、东南街道、西南街道、朗霞街道、低塘街道,以及泗门镇、临山镇等十三个镇和鹿亭乡。这些行政区划的变迁反映了余姚城市发展和管理的不断演变。
扩展资料
余姚地处浙东宁绍平原,南列崇岭高峻之四明山(古称句余山),北临溟海横载之钱塘湾;东接蛟门,西通曹娥。中有姚江,发源于四明山中的太平山,北泻流经上虞,转而向东,穿越余姚南北双城之间,奔腾而东,与奉化江汇合而成甬江,直趋入海。这里因南有句余山,北有姚水,于是以山川之名命为“余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