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学院最受欢迎的谈判课》( Getting More)读后感之五-总结篇_百度...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00:44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03:07
《Getting more》是我今年重点精读的一本英文原版书,第一次读完是在小半年前,一个半月前为了写读后感,又过了一遍,重点是把其理论框架理了一遍,并结合实际需要把其中谈亲子关系的一章精读了一遍。感觉还是很有收获。第一次阅读好比把枣树上低垂的果实摘了下来,并囫囵吞枣尝了尝鲜,但过后就忘了具体的滋味,第二次阅读则是有选择地把枣树上最好的果实(往往长在较高难够的枝条上,即关键信息)摘了下来,细细品尝了一番。
作为总结,我想谈一谈以下几个方面:
以上是我买的英文版的封面设计,一个好的封面设计肯定要和书的核心观点一致。从这个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即使你没读过这本书,联系书名《getting more》(得到更多),你也不难发现封面表达的意思和书名是一致。两只兔子,一只脚下只有可怜的两根胡萝卜,另一只则神气多了,脚下有一大推胡萝卜,相比前一只,它”得到了更多“。
但如果你读过这本书,也许能发现封面设计还另有深意。为什么描绘的是两只兔子,而不是两只狼或者是两头狮子呢?我想这和作者主张的谈判理念是相符的。首先,作者反对利用权力去压制对手,相反主张以柔克刚,首先要了解对方,尽量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要考虑对方的情感需要;其次,作者也绝不将现实中的谈判理想化,书中也充满了防范风险、利用对方规则对付强硬对手的真知灼见。基于以上两点,兔子是一个很好的隐喻。整体上兔子是温文尔雅,谦谦有礼,不具攻击性,但兔子也有强硬的一面,不是有句俗语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嘛。
豆瓣上100来人参加的评价结果显示,这本书的整体评价8.4。还是相当不错的。但也有一些负面的评价:比如文章显得拖沓,案例太多,段落间的逻辑不太明显,作者有吹嘘其谈判技巧之嫌其等等。
对这些批评,我个人整体上是不赞同的。这是一本关于谈判技能的书。谈判作为一种技能,就是要反复提,反复练,这样才有助于理解核心概念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案例多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我们不要枉费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其实,如果你是李笑来老师的粉丝,你会发现笑来老师的专栏文章也是有类似的用心。何况很多重点案例作者描写的很生动形象,分析也很到位。英文版本里作者的行文显得非常流畅简洁,毕竟作者曾经做过记者还得过普利策奖呢!相反,如果作者只是干巴巴地罗列出谈判的策略和相应的工具方法,那才是大而无当。此外,认为作者过度吹嘘,也有断章取义之嫌,作者在文章中多次提到,不能保证每一个谈判工具都能奏效,而是鼓励大家不断尝试和创新,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经验。
在“得到”平台上看到一种流行的阅读方法,提倡要快速浏览和精读结合,刘润老师也讲授了20小时阅读10来本精品书从而基本弄清楚一门学科的方法。在阅读这本书的实践中,我有了一些关于阅读方法的思考: 阅读要泛读和精读结合。针对一个学科的知识,不妨找一本好书弄通弄透,打好基础,再拿几本同主题同领域的书,快速阅读。 就好比练武,不妨练好基本功,再根据兴趣或者机缘条件把一个门派的武功学好,最后云游四方,以武会友,最后再能成为武术大家,最终集众家所长,自成一派!
就拿阅读谈判书籍来说,我计划把这本《getting more》学透并加以实践,同时参考其它的谈判知识和书籍,争取在谈判方面能有较大收获。
最后,作为彩蛋,我分享书中提到的谈判四象限模型。这是我通过邮件联系作者获得的电子版本,我把它制成卡片,一份贴在电脑上,一份放在钱包里。
问题解决模型四个象限:
第一象限-问题和目标
1. 包括确认短期和长期目标,
2. 找到阻碍目标实现的问题
3. 确认谈判中关键各方
4. 对谈判失败的最糟情况有一个预期
5. 为谈判做好准备,甚至要帮助对方做好准备(面对强硬的谈判对手除外)
小结:获得谈判所需的基本信息,为谈判搭好台。
第二象限:形势分析
6.明确各方真实的需求(谈判目标的背后原因)
7.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清楚各方的想法看法
8. 分析交流方式和风格
9.了解和利用对方认可的规则
10.再次回顾谈判目标达成情况
小结:停下来审视谈判的情况,分析后会找到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问题
第三象限- 选项和降低风险
解决上面提到的一系列问题
11.头脑风暴
12.循序渐进
13.寻找第三方;共同的敌人或者有影响的人
14.找到描述的方式:建立愿景,增强说服力
15.找到替代方案推动谈判
第四象限-行动
小结:帮助找到最佳选项,转化为各方遵循的承诺
16.找到最佳可选方案
17.根据对象和受众选择方案的描述方式
18.确定各方考虑评估你提交的方案的流程:谈判议程,时间期限等等
19.推动各方作出承诺,设计奖惩机制
20.制定具体行动计划和待办事宜,明确“谁”做什么“事情”,做好跟进
以上模型会带来至少三大效果:
1. 发现阻碍目标实现的真正症结
2. 找到更多的解决方案
3. 对谈判各方的想法有更好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