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2:0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1 16:06
在统计分析中,统计量是样本处理后的结果,其目的是用以进行推断。当统计量能够完全代表样本信息,即在样本加工过程中无信息丢失,我们称其为充分统计量。例如,考察一批产品的合格率,若第i个产品合格,xi为0,不合格则为1。废品个数作为统计量,包含了所有关于废品率p的信息,证明了其为充分统计量。但若仅选取部分样本(m<n),如Tm,它就不再是充分的,因为信息有所损失。
充分性是统计学中的核心概念,由R.A.费希尔于1925年提出,并由J.奈曼和P.R.哈尔莫斯在1949年通过统计量子分解定理进行了严谨的验证。这个定理在统计实践中广泛应用,例如,已知方差的正态总体中,样本均值是一个充分统计量;而当均值和方差均未知时,样本均值和方差的组合(塣,S)则构成充分统计量。统计量的充分性受总体分布的影响,简单的统计量更倾向于被选择,而极小充分统计量是最简单的形式,由E.L.莱曼和H.谢菲在1950年提出,如前例所示,某些充分统计量具有这种特性。
除了充分性,统计量的另一个关键概念是完全性。统计量T被称为完全的,当它能唯一无偏地估计任何参数θ的函数g(θ)。这意味着基于T的估计量对于θ的所有可能函数,至多只有一个估计结果,以概率1相等的估计被视为相同。
统计量是统计理论中用来对数据进行分析、检验的变量。宏观量是大量微观量的统计平均值,具有统计平均的意义,对于单个微观粒子,宏观量是没有意义的.相对于微观量的统计平均性质的宏观量也叫统计量.需要指出的是,描写宏观世界的物理量例如速度、动能等实际上也可以说是宏观量,但宏观量并不都具有统计平均的性质,因而宏观量并不都是统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