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20 11:2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9 18:24
道家的历史发展源远流长,起源于《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黄帝四经》等典籍,这些书籍与黄帝、伊尹、姜太公等古代贤人的治国理念密不可分。与儒家文化不同,道家学者的背景多元,反映了与殷商文化的紧密联系。
春秋末年,老子的《道德经》问世,标志着道家思想的成熟。战国时期,道家分化为杨朱派、黄老派和老庄派,其中黄老派最为兴盛,影响广泛,甚至在战国末期成为主流思想。
然而,秦朝统一后,吕不韦的《吕氏春秋》虽以道家为主,但秦始皇的法家政策和焚书坑儒导致道家及其他学说受挫。汉朝建立后,道家因文景之治而复兴,但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道家一度受压制。
魏晋南北朝,道家思想通过谈玄之风得以复活,特别是对老庄的重新诠释,形成魏晋玄学,老庄成为道家正统。随后,道家虽在乱世中有所发挥,但大多处于边缘化状态,与佛教结合形成禅宗,对宋明理学等也有深远影响。
晚清时期,随着西方冲击和道家与自由民主理念的契合,道家思想再次复兴,董光壁先生提出当代新道家,开启了新的理论探索,如道商等,部分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道家,中国古代主要思想流派之一,是后世道教理论的重要基础之一。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慎到、杨朱等。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