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3: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8 01:26
1、病史简介:
女性,67岁,因体检发现右肺结节入院。胸部CT提示:右肺上叶尖前段有一结节,混合密度,最大直径约2.1公分。既往有慢性咳嗽病史。术前诊断:右上肺异影,考虑恶性可能,拟行手术:VATS右肺上叶切除术。
2、手术简介:
腔镜下探查:胸膜腔无明显粘连,无胸膜腔转移,无胸水,水平裂未发育,斜裂发育差。拟定手术顺序为:上肺静脉-前干动脉-右上叶支气管-后段动脉-水平裂-斜裂后部。上肺静脉、前干动脉的游离切除相对顺利,右上肺支气管和右肺动脉干之间有多枚肿大淋巴结,粘连较重,并且两者之间的结缔组织较坚韧,这给游离解剖操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清除淋巴结;电钩切断两者之间的结缔组织,以“米氏钳”将该间隙分开。由于分开的间隙较小且胸腔镜单孔操作,所以切割闭合器多次试行夹闭上叶支气管都未能取得成功,多次反复操作过程中损伤了后段动脉。起初出血量并不大,试行腔镜下修补破损,但是受到操作空间的限制,手术视野显示不佳,从而造成动脉破口进一步扩大,出血迅猛。
急以“海绵钳”压住出血部位,迅速中转开胸,左手捏住出血部位,沿右肺动脉主干向上、向下适当游离,用侧壁钳夹住破口处,切断后段动脉,以5-0的普里灵线修补损伤部位。绿钉切断闭合上叶支气管,清除4、5、6、7、8、9组纵膈淋巴结,结束手术。术中出血量约1600毫升,输血约800毫升。
3、经验体会:
手术后重新再来回顾一下手术过程,思考一下哪些决策欠妥、哪些决策合理,从而有利于技能的提高。
①该患者的肺裂发育不佳,选择从上肺静脉开始行逆时针处理,符合腔镜手术原则。
②多次试行腔镜下止血无效后,及时中转开胸止血是一个英明的决策。
③开胸后,术者从容不迫,左手控制出血,以出血部位为中心适当游离右肺动脉主干,及时、简洁、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本手术的最大亮点,也是术者的过人之处,值得学习。
④不管是开胸还是腔镜手术,手术视野的暴露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腔镜手术更是如此。该手术过程中,如果术中将操作孔增加至3孔或4孔,可能会降低显露难度,从而给游离工作带来较大的操作空间。
⑤造成后段动脉损伤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上叶支气管与右肺动脉干之间的间隙游离不够充分;二是后纵隔胸膜没有完全打开。
⑥如果中转开胸的时间点再把握精确一点的话,或许术中就不需要输血,手术时间就可能缩短一些,毕竟输血、手术时间延长也都会给患者造成较大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