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21: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01:03
普宁嵌瓷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广东工艺美术史料》记载,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可追溯至明代万历年间,那时的嵌瓷虽然图案和色彩相对简单,但已奠定了其基础。到了清代,嵌瓷在广东省普宁市达到了鼎盛,已有三百多年的积淀。
清代末期,嵌瓷工艺得到了显著提升。生产作坊与工匠紧密合作,专门烧制出各种低温瓷器,作为嵌瓷制作的专用材料,这极大地丰富了嵌瓷的色彩选择和构图设计,使之更加丰富多彩。
进入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普宁嵌瓷主要以单件工艺欣赏品的形式存在,技艺精湛,展现了高超的工艺水准。这一时期的嵌瓷作品,艺人创作自由,无论是圆身还是浮嵌和平嵌,都充满了艺术的灵动与创新。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随着对传统文化价值的重新认识,嵌瓷艺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民间祠堂、庙宇的重修以及富裕人家的建筑装饰需求,为嵌瓷工匠提供了广阔的创作舞台。这一时期的作品,色彩丰富,景物透视精准,甚至在人物面部和建筑构件上,采用了预烧制的陶塑,使其更能经受风雨洗礼,展现出更强的耐久性。
普宁嵌瓷,是中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嵌瓷,潮汕人俗称“聚饶”、“贴饶”或“扣饶”,是潮汕地区富于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品种和别具一格的建筑装饰艺术。 普宁嵌瓷,据专家考证和现存潮汕具有历史时期的庙宇、祠堂和民宅等建筑物中见证,在明代万历年间(1572年—1619年)就已在普宁民间出现,盛于清代。现在潮汕民间的庙宇、祠堂和民屋“四点金”、“下山虎”等建筑物都装饰有嵌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