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舍这个典故出自哪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9 00:55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2:13
说到退避三舍这个词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个我们古代就流传下来的成语,这个成语它最早是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并且他的意思是愿意为了回避与对方的正面冲突,所以就主动退让90,然后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介绍了这个典故出自哪里,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这个成语它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首先,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在春秋时期,当时晋献公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就把他的太子申生给杀死了,同时他又派人去捉拿生生的弟弟重耳,然后重耳知道之后就逃出了晋国,并且在外面流浪了好几十年,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楚国,楚成王他是一个非常赏识人才的人,他认为重耳以后会有很大的作为,所以就待他如上宾,将他招入麾下,有一天楚王就设宴招待重耳,他们两个人聊得非常的投机,忽然楚王就对重耳说,如果重耳重新回到晋国当上国君,他会怎么报答他?重耳说,大王您不缺美女也不缺银钱,所以晋国哪有什么奇珍异品可以贡献给大王呢,然后楚王就说,虽然话是这样的,但是你总得有点什么表示吧,然后重耳就笑着回答说,如果有一天我当上了国君,能够主持朝政的话,我一定会与楚国交好,但如果有一天晋国和楚国之间必须发生战争的话,我一定会命令我的军队先退避三舍,如果这样了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才会与您交战。
其次,过了几年之后,重耳真的回到了晋国,并且当了国君,还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然后等到了楚国和晋国他们两军交战的时候,晋文公还兑现了当时他许下的诺言,下令让军队后退90里。但是在这场战疫当中,晋国还大破楚国的军队取得了胜利。
最后以上内容仅代表小编个人观点,如有错误,敬请谅解。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2:19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讲的是楚王在成为皇帝之前礼遇重耳,重耳为了报答他在城濮之战中主动退让九十里的故事。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2:13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先秦时期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交战的时候,晋文公命令晋军后撤九十里,以此来报答楚成王对自己的恩德。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2 02:18
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秋时期,晋献公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他的弟弟重耳,重耳 逃出晋国,经历千辛万苦来到楚国,楚王认为重耳 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礼相宜,两个人达成友好一致,4年后重耳 真的成了晋文公,两人在战场上相遇楚国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让军队后退90里,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的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退避三舍的典故是什么?
退避三舍的故事: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以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退避三舍。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三舍这个典故出自哪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到退避三舍这个词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个我们古代就流传下来的成语,这个成语它最早是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并且他的意思是愿意为了回避与对方的正面冲突,所以就主动退让90,然后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介绍了这个典故出自哪里,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具体的介...
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什么 退避三舍这一典故来自于哪里
1、“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说的是楚成王先礼遇过重耳,重耳为报答他,在城濮之战中主动退让九十里的故事。后来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2、“退避三舍”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避退三舍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典故?
《左传》中的这段文字意思是说,晋国和楚国交战于中原地区,晋军主动退师回避九十里。古汉语中的"辟"同我们今天的"避","舍"是春秋时期表示军队行军作战距离的计量单位。一舍相当于三十里。故事呢,要从重耳亡楚开始说起。春秋时期,由于权位之争,晋献公的两个儿子,申生被杀,重耳为躲避陷害,被...
退避三舍出自什么时候?它是什么意思?讲述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退避三舍这一历史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避避三舍这一历史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讲述的是晋献公他听信谗言,杀了当时的太子,后来他又派人捉拿太子的弟弟重耳,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很快的就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了差不多十几年,他经历了很多的困难,他来到了楚国,当时楚成王见到了...
退避三舍的历史典故
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信守道义,退避三舍是一个什么样的典故?
楚国军队摆开阵势之后,晋文公为了信守道义,命令晋国军队先退却三十里表示回避。楚国的统帅子玉放弃对宋国的包围,而去追赶晋国的军队。晋国军吏纷纷请求说:“以国君您的地位,却回避楚军的一个小小将领,这是耻厚。再说楚国军队已经被打得疲劳不堪了,必然要失败。为什么要退却呢?”晋大夫子犯说:“...
退避三舍,三舍是什么意思
〖成语典故〗: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
晋文公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谁的故事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讲的是谁的故事: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更是楚地的盛产。果真能回国主持朝政的话...退避三舍这个成语 讲的是谁的故事:出处: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 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退避三舍...
历史上退避三舍中三舍到底是多远?
因为舍是古代的行军距离单位,所以就说了三舍。退避三舍的主人公是谁呢?晋文公重耳。一、骊姬之乱。要说这个典故,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当时的背景,晋国的国君是晋献公,晋献公有一个美丽的妃子叫做骊姬,骊姬可是晋献公最喜欢的妃子,而且和历史上大多数的国君一样,晋献公也经常沉迷于骊姬的美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