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23:59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5 16:59
戴锦华曾在她撰写的教材《电影批评》中对青春片与偶像剧的区别做出过以下阐述
从某种意义上说,青春片和青春偶像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所谓青春片的基本特征,在于表达了青春的痛苦和其中诸多的尴尬和匮乏、挫败和伤痛。可以说是对「无限美好的青春」的神话的颠覆。青春片的主旨,是「青春残酷物语」,近似于意大利作家莫里亚克的表述,「你以为青春是好事吗?青春如同化冻中的沼泽。」正如一位日本评论者在讨论《情书》时所指出的,花季般美好的青春岁月,大都出自青春逝去之后的怀旧叙述。青春偶像剧则不同,它大都是青春神话的不断复制再生产。它作为特定的世俗神话的功能,正在于以迷人、纯情、间或矫情的白日梦,将年轻的观众带离自己不无尴尬、挫败的青春体验,或者成功地以怀旧视野洗净青春岁月的伤痛。
当然所谓「青春片」与「偶像剧」也不过是某种人为的代称,若根据我自己粗浅的理解,我们也可将二者更直白地称作「青春题材的艺术片」和「青春题材的商业片」,前者侧重对艺术价值的追求,而后者更偏向对商业价值的考量。
然而吊诡的是,这世上几乎并不存在纯粹意义上的「青春片」,因为它们往往会披着「偶像剧」的外衣出现。即使不考虑其中优美的景象、浪漫的情节有多少迎合观众期许的成分,仅从演员这一个方面来观察,便会发现,百分之九十九的青春片都会选用在我们的真实青春里存在百分之一的美人来担当男女主角,甚至是各色配角。他们不仅美丽,而且纯净、新鲜,一如每个人记忆深处那自带圣光的「年少不可得之物」。没有多少人愿意看「丑人」的青春,似乎我们的主人公尽可以堕落,可以怪异,可以平庸,但绝不可以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