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14:24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30 18:51
七鳃鳗目是一类具有独特特征的鳗形动物,它们的口部特征显著,拥有吸附型的口漏斗和角质齿,口位于漏斗底部,鼻孔则位于眼睛前方。脑垂体囊是盲管,不与咽部相连,它们拥有7对鳃囊,分别开口于体外,鳃笼发达。内耳结构包含2个半规管。七鳃鳗的卵通常较小,发育过程经过变态。大部分种类的成年七鳃鳗过着半寄生生活,少数种类的角质齿会退化消失,没有特殊的呼吸管。
七鳃鳗分布广泛,包括江河和海洋,例如我国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嫩江、鸭绿江和乌苏里江,有东北七鳃鳗(Lampetra morii)、日本七鳃鳗(Lampetra japonicus)和雷氏七鳃鳗(Lampetra reissneri)等。这个目下分为两个科:七鳃鳗科(Petromyzonidae)和背眼七鳃鳗科(Mordaciidae)。其中,七鳃鳗科又细分为七鳃鳗亚科(Petromyzontinae)和澳洲七鳃鳗亚科(Geotriinae)。不同科和亚科的七鳃鳗在形态和生活习性上有所差异,如上唇齿板数量、齿尖分布等,而且它们的繁殖行为和生活环境也各有特点。
在中国,例如东北七鳃鳗和雷氏七鳃鳗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松花江和嫩江流域,而日本七鳃鳗则在鸭绿江有分布。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七鳃鳗都是小型淡水鱼,它们的生命周期经历了幼体阶段的显著变化,从无眼幼鱼变为寄生生活的成鱼,肉质鲜美,是美食之一。
七鳃鳗生活在江河(如东北七鳃鳗、雷氏七鳃鳗)或海洋中(如日本七鳃鳗),每年5、6月间,成鳗常聚集成群,溯河而上或由海入江进行繁殖。它们选好具有粗砂砾石的河床及水质清澈的环境后,先用口吸盘移去砾石造成浅窝,雌鳗吸住窝底的石块,雄体又吸在雌鳗的头背上,两者互相卷绕,肛门彼此靠拢,急速摆动鳗尾,排出精子和卵子,在水中受精。因此七鳃鳗又称石吸鳗。雌鳗每次交尾后只产出一部分卵,但在为期2~3天的产卵期内可多次交尾和产卵,因而每尾雌鳗的产卵总量可达14000~20000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