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的含义是什么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13:35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20:14
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萎靡,太刚就容易折断。刚并不是说要残暴严厉,而是强娇丽已。趋事赴公,就需强娇。争名逐利,就需谦退。”
老子也提出:“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燥。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一类。”“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攻入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去,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最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可以胜过水了。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对于如此的道理普天之下的人们没有谁不知道,然而就是很少有人能做到。”
“刚柔并用”可称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治心思想之精华,历代成功的帝王都深谙此道。清初康熙就是更善于利用这一策略的成功典范。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者型帝王,也是历史上文治兼有武功的历代少见的杰出帝王之一。面临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大清,康熙深谙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闻,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的真谛。有其远见卓识、敏锐的洞察力、非凡的天赋,创造刚柔互用的治心之道。凭此大略把清王朝推向了天下富足的康熙盛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东方大国。
山沉稳且刚,然而却可以变幻出各种各样的景色,那么东坡的梦回松冈就更是山间另一奇景。纵然不因奸佞的谗谄而含恨,也不因朋友的背弃而沮丧,黄氏的温柔体贴却铭记在心,使得他也由此而表现出了最令自己温婉的哀伤。
水为柔,灵活而又多变,而那不变的本色却是某种意义上的刚;山为刚,沉郁稳重,而四季变换的景色却是某种意义上的柔。易安为柔,柔中带刚;东坡为刚,刚中存柔。刚柔并济,宋词因其时而灵动,时而沉稳的刚柔之道盘旋向上,最终升至为与唐诗相映成辉的另一颗耀眼的明星。
我们通常会看到社会上的许多人有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时“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又“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一切都让我们想起了这样一个寓言:
在山顶上生长的橡树由于阳光雨露充足,没过几年的功夫便长得粗壮而又高大、挺拔威武,亭亭如盖的树冠遮天蔽日,昂首苍穹。有一日,忽然吹来一阵狂风,将耸立山顶的橡树连根拔起,一直抛到了山下的芦苇丛中。平白遭受灭顶之灾的橡树看着狂风中完好无损的芦苇,感到颇为不解,芦苇告诉它说:“因为没有你高大挺拔的身躯,所以我们在多年的风雨中练就出了一个刚柔相济的身子。”
对于生长在现代社会里的每个人来说,也必须练就出像芦苇般刚柔相济的功夫。因为一个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决定一个人常立不败的是人才成长的抗风险能力。纵观悠悠华夏几千年,数风流人物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往,然而真正能够硕果犹存延续到如今的却寥寥无几。
需要我们谨记的是“站在风口浪尖上你别晕”不要重蹈耸立山头橡胶树的覆辙。时代洪流滚滚而来,将那些想有所作为的杰出人才,纷纷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大环境当中,人生奋斗已经不局限于经济上的意义,各个方面的资源都开始向资本这一核心进行汇聚,不论是知识、人才、文化,还是民众、社会服务性资源,都通过资本这样一种形式得到开发和深层次的利用,而且在很多时候只有通过开发与利用,这样一些资源才能够有可能参加到推动社会进步与繁荣的总体进程之中。这就是当今变革时代的一个基本走向态势。
刚柔相济,刚硬与柔顺相互弥补。做到两者兼施。过去通常指施政手段、公关手法、对敌策略、做人风格,这里只指做人风格,可谓人生难题。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阐明的观点是,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明确地点明了刚柔相济:不是一般人的要求。这实际上就是指人通过刚柔并用的手段:来驾驭他人的思想行为的本领,对于那些能够驾驭他人思想的人乃将才,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只能作兵。刚柔相济,出使不受辱
晏婴,又称为晏子,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还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春秋时期,诸侯并起,风云变幻。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勇义笃礼。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竭心尽力拯救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齐国。在对外斗争中,他不仅富有灵活性,同时还始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在出使之时,晏婴将刚柔并济的处事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将出使的任务一次次地以胜利而告终。
有一次,晏婴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晏婴要来,便对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能言善辩的大臣,名气极大,然而却是个矮子,我要当面羞辱他一番,让他领教一下我们楚国的厉害。”于是,楚灵王命人连夜在城门旁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小门,吩咐守城的士兵,等到齐国的使臣来到城门口的时候,就把大门给关上,让他们从旁边的小门进城。
到了第二天的清晨,晏婴一行来到了楚国的城门下,看到城门紧闭,便把车停了下来,派人去叫门。一个守城士兵说:“听说齐使身材矮小,可从城边的小门人城,故而未开大门。”晏婴淡淡一笑,用手指着那个小门大声说道:“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去。如今我出使楚国,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吧?”楚国的礼宾官见势不妙,无奈之下只好改道,把晏婴一行人从大门送进了城内。
当晏婴到宫中拜见楚灵王时,楚灵王只是瞥了晏婴一眼,用一种傲慢的神情说道:“怎么,齐国难道没有人了么,怎么派你做使者?”晏婴答道:“齐国的居民众多,人们张开袖子便成了阴天,大家抹把汗一挥,就像下雨一般,街上人们肩挨肩脚碰脚走路,怎么能说没有人呢?”听了晏婴的话,楚灵王又问道:“既然是这样,齐景王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来楚国呢?”晏婴回答说:“齐命使,各有所主。贤者使贤王,不肖者使不肖王。晏婴不肖,故而出使楚国。”楚灵王听了,顿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尴尬,本想发作一番,可是又知道是自己理亏,只好以礼热情地款待了晏婴一行人。
第二年的冬天,晏婴又一次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晏婴这个矮子又要来,又想起了上一年被晏婴数落得难堪的情景,因此便决定,这一次无论怎样也要想方设法羞辱晏婴一番,以解除去年的仇恨。
晏婴到了楚国以后,楚灵王不再像去年那样的冷漠,让人快速地摆上了酒宴,并且亲自去招待晏子。酒至半酣,忽见两名兵士押着一个被捆绑着的男子从殿下经过。楚灵王装作生气的样子斥责道:“你们这是干什么?难道没有看见我这里有贵宾吗?”然后又装作漫不经心地说:“他是哪儿的人,犯了什么罪?”两名兵士装作很慌忙的样子答道:“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他是齐国人?”楚灵王故意把“齐国”二字说得很响亮,生怕晏婴听不到,然后又用眼睛斜视着晏婴,装出一脸困惑的神态,问道:“难道你们齐国人都是如此喜欢偷盗吗?”
楚灵王这样一个小把戏,到最后还是被聪明的晏婴识破了,他明知道这是楚灵王故意要借机侮辱齐国的。因此,他便离席向楚灵王深施一礼,答道:“大王,我听说桔子树生长在淮南,它就结出桔子;如果移栽到淮北,它就结出枳子。它们的叶子虽然相似,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主要是淮南淮北两地的水土不同啊!现如今,齐国的百姓在齐国不偷不盗,然而一来到楚国就都做起盗贼来,该不会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得人变得喜欢偷盗了吧?”
对于晏婴的一番话,顿时让楚灵王目瞪口呆,无言以对。默然了良久之后,最后只得讪讪地说:“和圣人是不能开玩笑的,寡人这样做实在是自讨没趣啊……”
又有一次,晏婴奉命去出使吴国。一天清晨,晏婴来到吴国的宫中等候谒见吴王。不一会儿,侍从传下令来:“天子召见。”晏婴一怔,吴王什么时候变成天子了?当时周天子虽已名存实亡,但诸侯各国仍然将周王称为天子,这是他独享的称号。晏婴马上反应了过来,这是吴王在向他炫耀国威呀。于是,他见机行事,装作没听见。侍卫又高声重复,晏婴仍然对此不理不睬。侍卫没有办法,只得径直走到他的跟前,一字一顿地说:“天子请见。”晏婴这才故意装作很惊诧的样子,说道:“臣受齐国国君之命,出使吴国。谁知晏婴愚笨昏聩,竟然搞错了方向,走到天子的朝廷上来了。实在抱歉。请问何处可以找到吴王?”吴王听门人禀报后,无可奈何,只得传令:“吴王请见。”晏婴听罢,立刻昂首挺胸走上前去拜见吴王,并向他行了接见诸侯时应行的礼仪。
吴王本来是想利用这个办法来难为晏婴的,结果却自讨没趣,好不尴尬。但是他并没有死心,还想继续难为晏婴。他故意装作非常诚恳的样子对晏婴说:“一国之君要想长久保持国威,守住疆土,该怎么办?”晏婴不假思索地答道:“先人民,后自己;先施惠,后责罚;强不欺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不以威力搞掉别国国君,不以势众兼并他国,这是保持国威的正当办法。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很危险了。”
自命不凡的吴王在听完晏婴的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再也想不出什么难题为难晏婴了。晏婴凭着自身的聪明才智不动生色地取得了出使的胜利。
还有一次,晏婴出使晋国。晋国的大夫叔向见晏婴的装束很寒酸,感到十分不解,酒席宴上委婉地问道:“请问先生,节俭与吝啬有什么区别?”晏婴明白叔向的用意,也不动怒,认真地答道:“节俭是君子的品德,吝啬是小人的恶德。衡量财物的多寡,有计划的加以使用,富贵时不过分地加以囤积,贫困时不向人借贷,不放纵私欲、奢侈浪费,时刻念及百姓之疾苦,这就是节俭。如果积财自享而不想到赈济百姓,即使一掷千金,也是吝啬。”叔向听了这番话语之后顿时对晏婴肃然起敬,以后便不敢再以貌取人,小看晏婴了。
晏婴这样一位被载入史册的杰出外交家,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变,该柔则柔,该刚则刚,面对大国的淫威和责难,不卑不亢,刚柔并济:一次又一次地化解了各个难题,使其出使时不受辱,一次次维护和捍卫了齐国的尊严,与此同时也为自己在诸侯国之间赢得无比崇高的声誉。
古代著名军事家诸葛亮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克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可柔可刚,合道之常。”这一句话的大意就是:善于作统帅的人,他在刚强的时候不能够摧折,在柔韧的时候不可屈服,所以,才能够以弱制强,以柔克剐。如果只有柔韧而没有刚强,其战斗力就一定会受到削弱;如果只有刚强但是却没有柔韧,战斗力也一定会丧失殆尽;只:有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刚柔并济,才符合为帅之道,才称得上为上策。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3 20:13
曾国藩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萎靡,太刚就容易折断。刚并不是说要残暴严厉,而是强娇丽已。趋事赴公,就需强娇。争名逐利,就需谦退。”
老子也提出:“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燥。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一类。”“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攻入天下最坚强的东西里面去,可以说是无孔不入。”“普天之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的了,而攻克最坚强的东西,却没有什么可以胜过水了。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对于如此的道理普天之下的人们没有谁不知道,然而就是很少有人能做到。”
“刚柔并用”可称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治心思想之精华,历代成功的帝王都深谙此道。清初康熙就是更善于利用这一策略的成功典范。康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学者型帝王,也是历史上文治兼有武功的历代少见的杰出帝王之一。面临风雨飘摇、内忧外患的大清,康熙深谙柔有所设,刚有所施,弱有所闻,强有所加,兼此四者而制其宜的真谛。有其远见卓识、敏锐的洞察力、非凡的天赋,创造刚柔互用的治心之道。凭此大略把清王朝推向了天下富足的康熙盛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举足轻重的东方大国。
山沉稳且刚,然而却可以变幻出各种各样的景色,那么东坡的梦回松冈就更是山间另一奇景。纵然不因奸佞的谗谄而含恨,也不因朋友的背弃而沮丧,黄氏的温柔体贴却铭记在心,使得他也由此而表现出了最令自己温婉的哀伤。
水为柔,灵活而又多变,而那不变的本色却是某种意义上的刚;山为刚,沉郁稳重,而四季变换的景色却是某种意义上的柔。易安为柔,柔中带刚;东坡为刚,刚中存柔。刚柔并济,宋词因其时而灵动,时而沉稳的刚柔之道盘旋向上,最终升至为与唐诗相映成辉的另一颗耀眼的明星。
我们通常会看到社会上的许多人有时“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时“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时又“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一切都让我们想起了这样一个寓言:
在山顶上生长的橡树由于阳光雨露充足,没过几年的功夫便长得粗壮而又高大、挺拔威武,亭亭如盖的树冠遮天蔽日,昂首苍穹。有一日,忽然吹来一阵狂风,将耸立山顶的橡树连根拔起,一直抛到了山下的芦苇丛中。平白遭受灭顶之灾的橡树看着狂风中完好无损的芦苇,感到颇为不解,芦苇告诉它说:“因为没有你高大挺拔的身躯,所以我们在多年的风雨中练就出了一个刚柔相济的身子。”
对于生长在现代社会里的每个人来说,也必须练就出像芦苇般刚柔相济的功夫。因为一个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决定一个人常立不败的是人才成长的抗风险能力。纵观悠悠华夏几千年,数风流人物走马灯似的你来我往,然而真正能够硕果犹存延续到如今的却寥寥无几。
需要我们谨记的是“站在风口浪尖上你别晕”不要重蹈耸立山头橡胶树的覆辙。时代洪流滚滚而来,将那些想有所作为的杰出人才,纷纷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在今天这个市场经济大环境当中,人生奋斗已经不局限于经济上的意义,各个方面的资源都开始向资本这一核心进行汇聚,不论是知识、人才、文化,还是民众、社会服务性资源,都通过资本这样一种形式得到开发和深层次的利用,而且在很多时候只有通过开发与利用,这样一些资源才能够有可能参加到推动社会进步与繁荣的总体进程之中。这就是当今变革时代的一个基本走向态势。
刚柔相济,刚硬与柔顺相互弥补。做到两者兼施。过去通常指施政手段、公关手法、对敌策略、做人风格,这里只指做人风格,可谓人生难题。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阐明的观点是,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明确地点明了刚柔相济:不是一般人的要求。这实际上就是指人通过刚柔并用的手段:来驾驭他人的思想行为的本领,对于那些能够驾驭他人思想的人乃将才,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么就只能作兵。刚柔相济,出使不受辱
晏婴,又称为晏子,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历任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还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春秋时期,诸侯并起,风云变幻。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勇义笃礼。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竭心尽力拯救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齐国。在对外斗争中,他不仅富有灵活性,同时还始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在出使之时,晏婴将刚柔并济的处事之道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将出使的任务一次次地以胜利而告终。
有一次,晏婴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晏婴要来,便对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能言善辩的大臣,名气极大,然而却是个矮子,我要当面羞辱他一番,让他领教一下我们楚国的厉害。”于是,楚灵王命人连夜在城门旁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小门,吩咐守城的士兵,等到齐国的使臣来到城门口的时候,就把大门给关上,让他们从旁边的小门进城。
到了第二天的清晨,晏婴一行来到了楚国的城门下,看到城门紧闭,便把车停了下来,派人去叫门。一个守城士兵说:“听说齐使身材矮小,可从城边的小门人城,故而未开大门。”晏婴淡淡一笑,用手指着那个小门大声说道:“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去。如今我出使楚国,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吧?”楚国的礼宾官见势不妙,无奈之下只好改道,把晏婴一行人从大门送进了城内。
当晏婴到宫中拜见楚灵王时,楚灵王只是瞥了晏婴一眼,用一种傲慢的神情说道:“怎么,齐国难道没有人了么,怎么派你做使者?”晏婴答道:“齐国的居民众多,人们张开袖子便成了阴天,大家抹把汗一挥,就像下雨一般,街上人们肩挨肩脚碰脚走路,怎么能说没有人呢?”听了晏婴的话,楚灵王又问道:“既然是这样,齐景王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来楚国呢?”晏婴回答说:“齐命使,各有所主。贤者使贤王,不肖者使不肖王。晏婴不肖,故而出使楚国。”楚灵王听了,顿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尴尬,本想发作一番,可是又知道是自己理亏,只好以礼热情地款待了晏婴一行人。
第二年的冬天,晏婴又一次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楚灵王听说晏婴这个矮子又要来,又想起了上一年被晏婴数落得难堪的情景,因此便决定,这一次无论怎样也要想方设法羞辱晏婴一番,以解除去年的仇恨。
晏婴到了楚国以后,楚灵王不再像去年那样的冷漠,让人快速地摆上了酒宴,并且亲自去招待晏子。酒至半酣,忽见两名兵士押着一个被捆绑着的男子从殿下经过。楚灵王装作生气的样子斥责道:“你们这是干什么?难道没有看见我这里有贵宾吗?”然后又装作漫不经心地说:“他是哪儿的人,犯了什么罪?”两名兵士装作很慌忙的样子答道:“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他是齐国人?”楚灵王故意把“齐国”二字说得很响亮,生怕晏婴听不到,然后又用眼睛斜视着晏婴,装出一脸困惑的神态,问道:“难道你们齐国人都是如此喜欢偷盗吗?”
楚灵王这样一个小把戏,到最后还是被聪明的晏婴识破了,他明知道这是楚灵王故意要借机侮辱齐国的。因此,他便离席向楚灵王深施一礼,答道:“大王,我听说桔子树生长在淮南,它就结出桔子;如果移栽到淮北,它就结出枳子。它们的叶子虽然相似,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主要是淮南淮北两地的水土不同啊!现如今,齐国的百姓在齐国不偷不盗,然而一来到楚国就都做起盗贼来,该不会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得人变得喜欢偷盗了吧?”
对于晏婴的一番话,顿时让楚灵王目瞪口呆,无言以对。默然了良久之后,最后只得讪讪地说:“和圣人是不能开玩笑的,寡人这样做实在是自讨没趣啊……”
又有一次,晏婴奉命去出使吴国。一天清晨,晏婴来到吴国的宫中等候谒见吴王。不一会儿,侍从传下令来:“天子召见。”晏婴一怔,吴王什么时候变成天子了?当时周天子虽已名存实亡,但诸侯各国仍然将周王称为天子,这是他独享的称号。晏婴马上反应了过来,这是吴王在向他炫耀国威呀。于是,他见机行事,装作没听见。侍卫又高声重复,晏婴仍然对此不理不睬。侍卫没有办法,只得径直走到他的跟前,一字一顿地说:“天子请见。”晏婴这才故意装作很惊诧的样子,说道:“臣受齐国国君之命,出使吴国。谁知晏婴愚笨昏聩,竟然搞错了方向,走到天子的朝廷上来了。实在抱歉。请问何处可以找到吴王?”吴王听门人禀报后,无可奈何,只得传令:“吴王请见。”晏婴听罢,立刻昂首挺胸走上前去拜见吴王,并向他行了接见诸侯时应行的礼仪。
吴王本来是想利用这个办法来难为晏婴的,结果却自讨没趣,好不尴尬。但是他并没有死心,还想继续难为晏婴。他故意装作非常诚恳的样子对晏婴说:“一国之君要想长久保持国威,守住疆土,该怎么办?”晏婴不假思索地答道:“先人民,后自己;先施惠,后责罚;强不欺弱,贵不凌贱,富不傲贫。不以威力搞掉别国国君,不以势众兼并他国,这是保持国威的正当办法。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就很危险了。”
自命不凡的吴王在听完晏婴的一番慷慨陈词之后,再也想不出什么难题为难晏婴了。晏婴凭着自身的聪明才智不动生色地取得了出使的胜利。
还有一次,晏婴出使晋国。晋国的大夫叔向见晏婴的装束很寒酸,感到十分不解,酒席宴上委婉地问道:“请问先生,节俭与吝啬有什么区别?”晏婴明白叔向的用意,也不动怒,认真地答道:“节俭是君子的品德,吝啬是小人的恶德。衡量财物的多寡,有计划的加以使用,富贵时不过分地加以囤积,贫困时不向人借贷,不放纵私欲、奢侈浪费,时刻念及百姓之疾苦,这就是节俭。如果积财自享而不想到赈济百姓,即使一掷千金,也是吝啬。”叔向听了这番话语之后顿时对晏婴肃然起敬,以后便不敢再以貌取人,小看晏婴了。
晏婴这样一位被载入史册的杰出外交家,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变,该柔则柔,该刚则刚,面对大国的淫威和责难,不卑不亢,刚柔并济:一次又一次地化解了各个难题,使其出使时不受辱,一次次维护和捍卫了齐国的尊严,与此同时也为自己在诸侯国之间赢得无比崇高的声誉。
古代著名军事家诸葛亮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克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可柔可刚,合道之常。”这一句话的大意就是:善于作统帅的人,他在刚强的时候不能够摧折,在柔韧的时候不可屈服,所以,才能够以弱制强,以柔克剐。如果只有柔韧而没有刚强,其战斗力就一定会受到削弱;如果只有刚强但是却没有柔韧,战斗力也一定会丧失殆尽;只:有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刚柔并济,才符合为帅之道,才称得上为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