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8-18 16:27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9 21:58
鉴于现在临床上发现的“小结节”越来越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我准备给大家讲3个小故事,来讲一讲如果我们发现了小结节,下一步该怎么做。
故事一:
女患者,46岁,公司领导,体检发现肺部结节。到我门诊看的时候一直哭。我看了下结节的位置和形态,不是典型的肺癌,于是标记了下来,让她回去消炎,1个月后再拍片子过来。她当时很不理解,但还是按照医嘱去做了。1个月后再看片子,结节消失得无影无踪,患者和家属都十分激动,同时也认为,应该好好过自己的生活,为事业打拼了大半辈子,却一直忽视身边的亲情和友情,决定把工作放下,全家出去旅行。
故事二:
女患者,58岁,退休教师,体检发现肺部结节。通过片子看到结节1.5cm,形态不规则,我也让她消炎了1个月,再复查CT的时候,报告显示结节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我依然觉得结节内部似有变实。于是我建议她直接开刀做手术。手术采用微创方法进行,患者在治疗前前后后的过程中没有感到任何痛苦。术后的病理是腺癌,IA期,可以说非常早期,我告诉病人,对于她而言,不需要做任何的化疗和放疗,治愈的可能性85以上,但是还需要定期的复查。患者最开始还以为我骗她,认为癌症没有能治好的,但是在复查的过程中,看到很多术后十年的病人还回来看我,一下子就相信了,脸上终于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故事三:
男患者,78岁,退休工人。因为咳嗽偶然拍片子发现肺部结节。从片子上看结节2cm多,但是边缘仍较光滑。让他观察3个月后复查,再拍片子结节没什么变化。老人有冠心病和房颤,而且肿瘤的位置很靠中央,手术切除活检的话只能行左肺上叶的切除,不能局部切除。于是我建议老人进行CT引导下的穿刺,最后病理证实这是一个结核肉芽肿。老人的儿子长舒一口气,现在还经常带老人来看我。
朋友们,看到这三个故事,您有什么体会?虽然患者的情况各有不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到最重要的一点启示?那就是对于不明性质的结节,进行规律的随诊,强于一切检查和治疗!
NCCN指南推荐,超过8mm的结节(或者非实性结节超过1cm),都应该进行规律的随诊,一般要求最开始每3个月一次。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出发的。肿瘤的生长有一个倍增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个月到12个月,也就是肿瘤最快2个月才能长大一倍,那么对于8mm的结节,长大一倍也尚属较早期,很难发生快速的播散转移,那么我们又何必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做手术呢?
甚至有一个患者,我们一起随诊了6年的时间,在第6年的时候我看到结节似乎发生了一点变化,终止了每年一次的随诊,给她开刀做了手术,最后还是一个贴壁样腺癌(原来所说的“细支气管肺泡癌”),这是一类预后非常好的肿瘤,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切除之后生存率几乎100。那么有些读者会问,早切了不就好了?
胸科的手术不像阑尾切除或者疝气修补术那样,它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这种风险发生率虽不高,但有时甚至可以致命。假设患者确诊为肺癌,我们可以冒风险一试,但如果最后切下来是良性疾病呢,又恰好发生了合并症导致患者出现意外呢?到时候家属不能接受,大夫更不能接受。所以说,除非我们相当确信结节是恶性的,否则我们尽量不要选择直接手术,这是我们科室一贯的做法,也是世界所公认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随诊最好在同一家医院进行,这样同一台机器的扫描对比起来更加准确,同时要遵循大夫的医嘱,最开始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然后如果没有变化且倾向良性的话,可以逐渐放大复查间隔,最终至每年复查一次,当作例行体检。
那么有的患者会问,我们是不是做个PET-CT就能知道是不是肿瘤了呀。答案是否定的,PET-CT依然不能取代规律的复查,只能是一个参照,但并不是确诊的手段,至于如何选择PET-CT检查,请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PET-CT,做还是不做?)
假设您或您的家人体检发现肺部的结节,欢迎来我的网站或门诊咨询,我会和您一起,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8-29 21:52
鉴于现在临床上发现的“小结节”越来越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无比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负担,我准备给大家讲3个小故事,来讲一讲如果我们发现了小结节,下一步该怎么做。
故事一:
女患者,46岁,公司领导,体检发现肺部结节。到我门诊看的时候一直哭。我看了下结节的位置和形态,不是典型的肺癌,于是标记了下来,让她回去消炎,1个月后再拍片子过来。她当时很不理解,但还是按照医嘱去做了。1个月后再看片子,结节消失得无影无踪,患者和家属都十分激动,同时也认为,应该好好过自己的生活,为事业打拼了大半辈子,却一直忽视身边的亲情和友情,决定把工作放下,全家出去旅行。
故事二:
女患者,58岁,退休教师,体检发现肺部结节。通过片子看到结节1.5cm,形态不规则,我也让她消炎了1个月,再复查CT的时候,报告显示结节没有明显的变化,但我依然觉得结节内部似有变实。于是我建议她直接开刀做手术。手术采用微创方法进行,患者在治疗前前后后的过程中没有感到任何痛苦。术后的病理是腺癌,IA期,可以说非常早期,我告诉病人,对于她而言,不需要做任何的化疗和放疗,治愈的可能性85以上,但是还需要定期的复查。患者最开始还以为我骗她,认为癌症没有能治好的,但是在复查的过程中,看到很多术后十年的病人还回来看我,一下子就相信了,脸上终于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故事三:
男患者,78岁,退休工人。因为咳嗽偶然拍片子发现肺部结节。从片子上看结节2cm多,但是边缘仍较光滑。让他观察3个月后复查,再拍片子结节没什么变化。老人有冠心病和房颤,而且肿瘤的位置很靠中央,手术切除活检的话只能行左肺上叶的切除,不能局部切除。于是我建议老人进行CT引导下的穿刺,最后病理证实这是一个结核肉芽肿。老人的儿子长舒一口气,现在还经常带老人来看我。
朋友们,看到这三个故事,您有什么体会?虽然患者的情况各有不同,结局也不尽相同,但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中得到最重要的一点启示?那就是对于不明性质的结节,进行规律的随诊,强于一切检查和治疗!
NCCN指南推荐,超过8mm的结节(或者非实性结节超过1cm),都应该进行规律的随诊,一般要求最开始每3个月一次。之所以这样安排,主要是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出发的。肿瘤的生长有一个倍增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个月到12个月,也就是肿瘤最快2个月才能长大一倍,那么对于8mm的结节,长大一倍也尚属较早期,很难发生快速的播散转移,那么我们又何必冒着很大的风险去做手术呢?
甚至有一个患者,我们一起随诊了6年的时间,在第6年的时候我看到结节似乎发生了一点变化,终止了每年一次的随诊,给她开刀做了手术,最后还是一个贴壁样腺癌(原来所说的“细支气管肺泡癌”),这是一类预后非常好的肿瘤,生长速度极为缓慢,切除之后生存率几乎100。那么有些读者会问,早切了不就好了?
胸科的手术不像阑尾切除或者疝气修补术那样,它往往伴随着较高的风险,这种风险发生率虽不高,但有时甚至可以致命。假设患者确诊为肺癌,我们可以冒风险一试,但如果最后切下来是良性疾病呢,又恰好发生了合并症导致患者出现意外呢?到时候家属不能接受,大夫更不能接受。所以说,除非我们相当确信结节是恶性的,否则我们尽量不要选择直接手术,这是我们科室一贯的做法,也是世界所公认的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随诊最好在同一家医院进行,这样同一台机器的扫描对比起来更加准确,同时要遵循大夫的医嘱,最开始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然后如果没有变化且倾向良性的话,可以逐渐放大复查间隔,最终至每年复查一次,当作例行体检。
那么有的患者会问,我们是不是做个PET-CT就能知道是不是肿瘤了呀。答案是否定的,PET-CT依然不能取代规律的复查,只能是一个参照,但并不是确诊的手段,至于如何选择PET-CT检查,请看我的另外一篇文章(PET-CT,做还是不做?)
假设您或您的家人体检发现肺部的结节,欢迎来我的网站或门诊咨询,我会和您一起,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