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心肺复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9 15:26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2 08:04
心跳呼吸骤停,即各种原因引起呼吸与循环功能突然停止,导致全身器官严重缺血缺氧,若不及时救治,会引发脑和其他器官不可逆损害,致死率极高。心肺复苏是为恢复心脏、呼吸功能,维持生命而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的总称。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多样,院内主要由呼吸衰竭和休克引起,院外则多由外伤、溺水、中毒和自杀等意外伤害导致,复苏效果差,存活率低。识别呼吸窘迫、休克症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发现并处理小儿即将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关键。
诊断心跳呼吸骤停主要表现为突然昏迷、面色发绀、瞳孔散大、无脉搏、呼吸停止。心电图检查可见等电位线、心脏电机械分离或心室颤动等。
儿童心跳骤停的治疗分为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及延续生命支持三个阶段。基本生命支持包括有效的急救措施、预防措施和基本的心肺复苏技术。高级生命支持则在基本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借助辅助设备和特殊技术,建立更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延续生命支持即复苏后的处理,旨在保护脑功能,防止器官损害,寻因治疗,力求患儿达到最佳存活状态。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现场抢救至关重要,应迅速采取行动。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调整儿童复苏程序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C-A-B顺序。在评估患儿意识、呼吸和脉搏后,无反应的儿童需检查是否有呼吸,无呼吸或仅喘息时,最多用10秒触摸脉搏,如未摸到脉搏或不确定,则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循环支持(C)
胸外按压是维持循环的关键。指征包括:新生儿心率低于60次/分;婴儿或儿童在10秒内摸不到脉搏,或脉搏低于60次/分且伴有循环灌注不良的体征。
婴儿胸外按压
适用于1位施救者,采用双指按压法或双手环抱按压法。双指按压法适合婴儿,按压部位为紧贴两乳头连线胸骨处。双手环抱按压法适用于两位施救者,一人胸外按压,一人进行人工呼吸。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约为4cm。
小儿胸外按压
适用于1~8岁的小儿,采用单掌按压法,按压部位为双乳头连线胸骨上。手臂伸直,垂直下压,胸骨下陷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约为5cm。
年长儿或体格较大儿童胸外按压
方法与成人相同,采用双掌按压法。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分,按压后放松使胸廓完全回弹,以利于静脉回流。
开放气道(A)
建立和保持气道通畅是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首先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异物或呕吐物。对于意识丧失但无外伤者,采用仰头提颏法或推下颌法开放气道。气道开放后,可尝试口咽导管使口咽部保持开放状态。
人工呼吸(B)
气道通畅后,若无自主呼吸,应进行人工辅助通气。常用方法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复苏囊正压通气。口对口呼吸操作简单但吸入氧浓度低,应尽快采用其他辅助呼吸方法。复苏囊正压通气适用于婴幼儿,提供氧浓度为30%~40%,带有贮氧袋的气囊可提供60%~95%浓度氧气。
药物治疗
心肺复苏时首选静脉给药,无法建立静脉通道时可考虑骨髓通道。常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纳洛酮等,用于收缩血管、提高血压、改善灌注、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
电击除颤复律
使用非同步电流使心肌细胞同时去极化,终止室颤或无脉室性快速心律失常。首次能量为2J/kg,后续能量至少为4J/kg,视情况调整至最高10J/kg。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可用同步电复律,能量为0.5~1J/kg。
其他治疗
针对复苏效果不佳的患儿,需分析原因并纠正可逆性病因,如低血容量、低氧血症、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和张力性气胸等。复苏后出现的低血压、心律失常、颅内高压等问题应分别给予预防和处理,特别重视脑复苏和脑保护。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2 08:02
心跳呼吸骤停,即各种原因引起呼吸与循环功能突然停止,导致全身器官严重缺血缺氧,若不及时救治,会引发脑和其他器官不可逆损害,致死率极高。心肺复苏是为恢复心脏、呼吸功能,维持生命而采取的一系列急救措施的总称。小儿心跳呼吸骤停的原因多样,院内主要由呼吸衰竭和休克引起,院外则多由外伤、溺水、中毒和自杀等意外伤害导致,复苏效果差,存活率低。识别呼吸窘迫、休克症状,及时采取干预措施,是发现并处理小儿即将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的关键。
诊断心跳呼吸骤停主要表现为突然昏迷、面色发绀、瞳孔散大、无脉搏、呼吸停止。心电图检查可见等电位线、心脏电机械分离或心室颤动等。
儿童心跳骤停的治疗分为基本生命支持、高级生命支持及延续生命支持三个阶段。基本生命支持包括有效的急救措施、预防措施和基本的心肺复苏技术。高级生命支持则在基本生命支持的基础上,借助辅助设备和特殊技术,建立更有效的通气和血液循环。延续生命支持即复苏后的处理,旨在保护脑功能,防止器官损害,寻因治疗,力求患儿达到最佳存活状态。
对于心跳呼吸骤停的现场抢救至关重要,应迅速采取行动。国际心肺复苏与心血管急救指南建议调整儿童复苏程序为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即C-A-B顺序。在评估患儿意识、呼吸和脉搏后,无反应的儿童需检查是否有呼吸,无呼吸或仅喘息时,最多用10秒触摸脉搏,如未摸到脉搏或不确定,则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循环支持(C)
胸外按压是维持循环的关键。指征包括:新生儿心率低于60次/分;婴儿或儿童在10秒内摸不到脉搏,或脉搏低于60次/分且伴有循环灌注不良的体征。
婴儿胸外按压
适用于1位施救者,采用双指按压法或双手环抱按压法。双指按压法适合婴儿,按压部位为紧贴两乳头连线胸骨处。双手环抱按压法适用于两位施救者,一人胸外按压,一人进行人工呼吸。按压深度为胸廓前后径的1/3,约为4cm。
小儿胸外按压
适用于1~8岁的小儿,采用单掌按压法,按压部位为双乳头连线胸骨上。手臂伸直,垂直下压,胸骨下陷至少为胸廓前后径的1/3,约为5cm。
年长儿或体格较大儿童胸外按压
方法与成人相同,采用双掌按压法。按压频率至少为100次/分,按压后放松使胸廓完全回弹,以利于静脉回流。
开放气道(A)
建立和保持气道通畅是基础生命支持的关键。首先清除气道内分泌物、异物或呕吐物。对于意识丧失但无外伤者,采用仰头提颏法或推下颌法开放气道。气道开放后,可尝试口咽导管使口咽部保持开放状态。
人工呼吸(B)
气道通畅后,若无自主呼吸,应进行人工辅助通气。常用方法包括口对口人工呼吸和复苏囊正压通气。口对口呼吸操作简单但吸入氧浓度低,应尽快采用其他辅助呼吸方法。复苏囊正压通气适用于婴幼儿,提供氧浓度为30%~40%,带有贮氧袋的气囊可提供60%~95%浓度氧气。
药物治疗
心肺复苏时首选静脉给药,无法建立静脉通道时可考虑骨髓通道。常用药物包括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纳洛酮等,用于收缩血管、提高血压、改善灌注、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
电击除颤复律
使用非同步电流使心肌细胞同时去极化,终止室颤或无脉室性快速心律失常。首次能量为2J/kg,后续能量至少为4J/kg,视情况调整至最高10J/kg。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可用同步电复律,能量为0.5~1J/kg。
其他治疗
针对复苏效果不佳的患儿,需分析原因并纠正可逆性病因,如低血容量、低氧血症、酸中毒、低血糖、低体温和张力性气胸等。复苏后出现的低血压、心律失常、颅内高压等问题应分别给予预防和处理,特别重视脑复苏和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