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非人类灵长类动物(第二版)第2章:饲养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9 17:08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09 17:34
灵长类动物的饲养标准和环境设计
根据灵长类动物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新大陆和旧大陆的饲养环境应有所不同。新大陆动物主要为树栖,因此应设置更高的猴笼高度。旧大陆动物则多为陆栖,需要增加猴笼的地板面积。
房间设计应包括一个便于检查的观察窗口,所有房间地板应向排水管倾斜,排水管直径4-6英寸,应便于维护且避免堵塞。地面应平整,防滑且不透水。墙壁和门应有适当高度的保险杠,以防设备移动对墙面造成损害。动物房间应安装嵌入式天花板或墙壁的光源,并在停电时设置备用电源或发电机以维持环境安全。
笼子应悬挂在移动架或墙上的支架上,废物应落入地板或放入笼子下方的槽或托盘中。笼子需使用无毒材料建造,不锈钢304型适用于较小笼子,铝则适合较大笼子,以减轻重量。房屋系统应满足研究需求,允许动物间的互动。户外房屋需具备遮阳、防雨和防风的区域。
成对或成群居住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需满足特定的空间要求。室温与湿度推荐范围为64-84°F和30%-70%。新大陆动物需较高室温与湿度,至少维持在80华氏度。应监测室内温度与湿度,使用壁挂式最大最小温度计/湿度计跟踪波动。动物房间应安装温度传感器,低于设定参数时触发警报。
通风与空气质量应保持在负压状态,空气从走廊进入动物房间。动物房间需每小时换气10-15次,避免通风口对小、年轻、毛发稀疏或患病的动物造成凉风。照明应提供12-14小时的光照和10-12小时的黑暗,全光谱照明有助于合成和吸收维生素D3。考虑通过窗户或天窗获得自然光线,确保动物房间有足够照明。
食物应储存在低于70°F、50%相对湿度的环境中,以维持新鲜度。旧大陆物种的饲料蛋白质含量约为15%,新大陆物种则为25%。每天多次少量喂食,以接近野生动物的喂养模式。所有非人类灵长类动物都需要维生素C,新大陆物种在没有UVB光的情况下难以将维生素D2转化为维生素D3,因此应添加到饮食中。水应通过自动供水系统或水瓶连续供应,或在无法持续供应时提供每天两次至少1小时的水。
每日清除排泄物和食物垃圾,室内笼子至少每2周彻底清洁一次。动物从主要围栏移出后清洗笼子。种群管理需注意大小、遗传多样性和繁殖要求,确保准确记录。永久性识别方法如纹身和微芯片植入有其限制,临时识别方法如染发剂、剪发和颈圈标签则相对方便但有季节性更换和潜在风险。
记录包括医疗、技术、个体动物医疗、种群/群落/繁殖、镇静、麻醉、实验诱发疾病、运输和机构记录等。医疗记录至少包含动物基本信息、结核菌素筛选、体重测量、健康历史。个体动物医疗记录需保存至少一年动物最终处置后。种群/群落/繁殖记录包括社会等级、疾病筛查、手术记录和遗传分析。运输需遵守相关法规和标准,运输箱需满足国际航空运输协会要求,贴有明显标识,并提供足够的通风和水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