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01:2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9 14:02
在鲁肃一出场,周瑜把他推荐给孙权时,孙权与鲁肃曾有过一段对话。鲁肃在其中说,“肃窃料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今乘北方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而据守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
这里,鲁肃一方面准确判断了天下大势,一方面为孙权谋划了夺取荆州,进而谋取天下的规划。可以说,这是一个鲁肃版的“隆中对”。
在赤壁大战前后,鲁肃先是两边奔走,牵线搭桥,促成了孙刘联盟的建立。在文臣力劝孙权投降时,鲁肃先是对孙权说“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然后解释“如肃等降操,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以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进言,不但让孙权有了信任感,还一下子击中了他作为君主的痛点,让孙权坚定了抗曹的决心。
但是,孙权的战略思想和鲁肃是不一致的。他并没有太想与曹刘两家争天下,而是抱着“不得荆州,不足以据长江;不据长江,不足以保江东”的态度,心心念念只想着荆州。在他带领下,东吴作战半径北不过合淝,西不过襄阳,始终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活动。
孙权奉行这种保守策略,对东吴造成了两大弊端。一是战略误判。夺取荆州,从保护江东安全的角度不能说错,但孙权只看到了荆州的重要性,而没有意识到,在三国鼎立的局面里,曹魏采取的是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战略。江陵之战和随后的夷陵之战,导致孙刘联盟破裂,正是为曹魏战略的顺利实施打开了窗口。
二是军队建设。因为以保护江东唯一目标,因此东吴军队以水军为主体,缺乏陆地作战力量。而在三国时期,如果没有强大的骑兵和步兵为主的力量,想要逐鹿中原是不可能的。因此,东吴每次长江作战,可以打败曹魏主力,而一旦纵深向北,却屡屡败于张辽统率的偏师。这样只擅长打防御战,主动进攻能力不足的状况,也让合淝成了东吴北上的天堑。
其实,从北上的机会看,无论是曹操赤壁退兵还是征伐汉中,以及之后诸葛亮六出祁山,司马懿远征辽东,都是东吴向北拓展的机会,但是,孙权都一一错过了。
所以说,因为战略思想的出发点不同,孙权不会选择一直维持孙刘联盟,也不太可能在这个问题上,完全采用鲁肃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