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家具解读系列之桌案——酒桌、半桌!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18:43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23 20:14
《天籁阁旧藏宋人画册,羲之写照图》中的酒桌
在中小型的明式长方形桌案中,除窄长的条桌,条案外,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酒桌和半桌。
二者的主要功能都是为饮酒用膳使用,故多数都有拦水线。
它们传世实物较多,原因是明代宴饮,往往主客两人共用一桌,宾客多时,则人各一桌,所以当时这类家具的需求量大增。
至于多人围坐大圆桌共同进餐,大约到清中期以后才流行起来。
一、酒桌
酒桌比较矮而窄,以案形结体为常式,仍不外乎夹头榫和插肩榫两种造法。其由来已久,五代画作中就已见其身影。
“酒桌”一名为鲁班馆匠所称。
五代顾阙中《韩熙载夜宴图》
它们显然是案形结体,却被称曰“桌”,可谓是命名上的一个例外。
插肩榫酒桌结构图
夹头榫云纹牙头酒桌
牙头锼成卷云纹,沿牙条、牙头起养麦棱线,腿子素混面,起边线大洼儿,里外两面做,侧面双横枨,就整体而言,是一件不错的作品。
插肩榫酒桌
牙条的壶门式轮廓曲线很自然地与腿足向接,腿上起“两炷香”线,中部以下突出部分卷转如花叶,足端如卷云,下有小足已糟朽。
明中晚期的黄花梨嵌绿纹石有束腰插肩榫酒桌
这是一张非常奇特的酒桌,设计巧妙,风格古朴,可以一桌两用,为传世孤例。
桌面攒框装绿纹石,背面衬以背板,加穿带,披麻挂灰。
牙条轮廓曲线很自然地与桌腿相接,桌腿起“两柱香”阳线,桌腿中上部边缘突起,犹如剑柄,足端如堆云卷秀。
牙条和桌腿边缘起阳线,桌腿中部和足端雕卷云纹。
如果把桌面向上抬起,从桌腿中部可以把酒桌一分为二,变为炕桌和桌架,炕桌部分和桌架部分开有沟槽,使其连接更为牢固。
酒桌正面装直枨,侧面装三根横枨,分别位于桌架和炕桌部分。
可以拆卸的家具方便出游和移动,一物两用,既能节省许多物力,又能展现工匠高超想像力。
清 黄花梨瘿木插肩榫翘头小酒桌
酒桌黄花梨瘿木制就。整木桌面,两端翘头,面下起一道阳线。
牙条的壶门式轮廓曲线很自然地与腿足相接,两侧腿间装双横枨,腿上起“两炷香”线,中部以下突出部分卷转如花叶。
卷云翻花足。黄花梨瘿木极其稀有,且无大料,一般制作笔筒或文房摆设,或者局部镶嵌装饰用,满彻成家具者罕见,且瘿木盘根错节容易断裂,难以加工,此可说是难能可贵之珍品。
二、半桌
半桌比酒桌高而宽,一般桌腿位在四角,但也有作案形结体的。
“半桌”一名同“酒桌”一样,皆出自于北京匠师,或称之为“接桌”。
“接桌”一名是由于,当一张八仙桌不够用时,再接一张较窄的桌子,坛庙祭祀时即用此桌。
“半桌”则言其尺寸约相当八仙桌的一半,而由于接桌半桌在实物和记载上大小相符,故判定两者为一物异名,现因半桌有具体尺寸,故今用此名。
有束腰马蹄足斗拱式半桌
在有束腰半桌中它属于变体,其特点在腿上安装像伸出臂膀似的角牙,上端翘起,刻成龙头,支撑着牙子,使人立即想到在明代建筑中常用的雀替和拱子十八斗,从而又看到家具和建筑的关系。
无束腰直足仰俯山棂格半桌
此桌裹腿做,边抹与直枨之间安仰俯山棂格,乃从《圆冶》所谓笔管式栏杆变出,看面五组,侧面三组,数只宜单,否则便无法对称。
有束腰展腿式半桌
此桌造型特点在四足,自肩部以下约一尺许的地方造成三弯腿外翻马蹄,以下则为光素的圆材直腿,至地面造成鼓墩形作为结束。
黄花梨束腰半桌
半桌为上等黄花梨材质,面攒框镶独板,粽角榫结构,冰盘沿,牙板光素,直腿起阳线内翻马蹄足。
此桌整体文静素雅,古朴大方,纹理清晰,适于书房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