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7: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2-02 23:36
在中国古代,皇室成员的称谓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反映了封建社会的权力结构。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自封为"始皇帝",自此,皇帝成为了历代封建君主的专属称号。"万岁"作为皇帝的代名词,据说源于朝贺时对君主的尊称,汉武帝在华山之行为其增添了新的含义。
古代君王被尊称为"天子",代表着君临天下,这个称号在夏、商、周时期为"王",自秦汉至清朝则专指皇帝。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自秦汉以来一直沿用至今。
太上皇特指帝王尊其父为这个尊称,或者在传位后自称,而太上皇帝则指天子之父参与国政的情况。皇太后则是皇帝的母亲的尊称,同样自秦汉后沿袭。皇太子则是皇帝指定的继承人,一般为嫡长子,清代有所改变。
嫔妃的称号也各有等级,如贵嫔、昭仪、才人、贵妃,这些称号自汉元帝至明清不同时期都有所设置,但地位有所起伏。诸如七子、良人、美人、贵人等则反映了妃嫔的不同等级。
世子是帝王的正妻所生长子,地位与太子相似,而太孙则是皇帝的长孙,常被册立为皇位继承人。公主是帝王的女儿,称号自战国时期起设立,公主、长公主、大长公主等名称沿用至今。
此外,翁主为诸王之女的称呼,公主的配偶被称为驸马,而非实职。在古代,帝姬则用于称呼皇帝的女公主、姐妹、姑母等女性亲属。
辈分指在家族、亲友的长幼先后中所居的地位。主要有高祖辈、曾祖辈、祖辈、父母辈、平辈、矮辈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