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7:5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5 03:25
在咸丰四年(1854年)五月五日,林凤祥与李开芳会师于东光县连镇,共同商定了分兵策略。李开芳带领精锐骑兵南下,意在接应援军,但在到达山东高唐后,得知援军已在临清遭遇惨败,于是他决定固守高唐。另一方面,林凤祥坚守连镇,面临着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严峻形势,但他以劣势兵力顽强抵抗科尔沁郡王僧格林沁的清军。
到了咸丰五年(1855年)二月,林凤祥*放弃西连镇,将兵力集中在东连镇进行防守。清军统帅僧格林沁采取了包围战术,且在雨季到来之际,利用南运河水淹没连镇,使北伐军陷入了绝境。然而,面对这样的困境,林凤祥展现出镇定自若的指挥风格,尽管弹尽粮绝,甚至到了以人为食的地步,但他仍从容不迫地指挥突围战斗,连僧格林沁都不得不承认,北伐军虽处境艰难,但毫无溃乱迹象,充分体现了林凤祥的军事才能和大将风范。
林凤祥(1825—1855),男,太平军将领。壮族。农民出身。1851年参加金田起义, 1853年1月率军首登武昌城,封天官副丞相。1854年春因弹粮、寒衣不继,援军未至,遂南撤阜城、连镇,挖壕坚守,奋战9个月。次年3月连镇陷落,受伤被俘;4月在北京就义。追封为求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