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6 22:3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13 21:50
有些人自觉身体一向健康,但当他们出现明显的不适症状时,到医院一检查,竟被诊断为尿毒症,还伴有严重的并发症,就觉得患病突然。事实上,慢性肾脏病分为1到5期,1期为早期,5期为晚期,大多数尿毒症患者都是由早期慢性肾脏病发展而来的,只是早期慢性肾脏病起病隐匿,不易被人察觉。
慢性肾病之所以难以早期发现,与肾脏具有超强‘忍耐力’有很大关系。肾脏的一小部分损伤时,其他部分就会担负起受损部分的工作,使肾脏的各种功能不会因这一小部分损伤而受到影响,这种正常部分代替受损部分工作的功能叫做“代偿功能”。由于肾脏“忍耐力”极强,使肾功能损伤早期症状不明显。目前临床肾脏检测是以血肌酐水平为重要依据的,但血肌酐水平的缺点是在肾功能损伤较轻时“视而不见”。大多数情况下,肾功能损伤到50时血肌酐才会升高。
除了代偿能力巨大外,高血压、糖尿病、尿路感染等疾病也常常会掩盖肾脏病变的症状。慢性肾病早期往往表现为乏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血压升高等,容易被误诊为胃炎、高血压、贫血、骨质疏松等。
尽管目前尿毒症患者有可能通过透析和肾移植获得长期生存,但其巨额医疗费用却是家庭和社会沉重负担。慢性肾脏病是可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的,关键需要人们提高防范意识,因为定期检查尿常规就可能发现肾脏有无损害。
而慢性肾脏病发展下去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肾脏纤维化,最终导致肾脏结构完全毁损而引发尿毒症。肾脏纤维化是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病进展的共同后果,最终B超上表现为双肾缩小,导致尿毒症。
肾脏病现在逐年增加,成为一个公共的问题,据北京、上海、广州调查,肾脏病发病率在11左右,所以肾脏病不是过去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少见病,实际上它是一个常见病、多发病。
一、慢性肾脏病的常见早期临床表现
1、水肿:晨起时眼睑、颜面、脚踝内侧水肿。严重时,双下肢、腰骶部等都会水肿。通常,这些症状在劳累时加重,在休息时减轻,午后大都会消退。
2、小便异常:
(1)、小便泡沫多且长久不消失,这表明尿液中含的蛋白质较多,也就是有蛋白尿。
(2)、尿色改变:正常尿液为淡黄色,透明。如果尿液呈浓茶色、酱油色等,可能有血尿。
(3)、尿量过多或过少。正常人的平均尿量是1500毫升/日,每天小便4~8次,如果没有出现发热、大量出汗、大量饮水等情况,而尿量骤减或骤增,须及时就诊。
(4)、夜尿。60岁以下者,一般不应该有夜尿,如果年轻人夜尿增加,可能是肾脏功能不良的早期征兆。若夜尿量达750毫升,或超过全天尿量的三分之一时,应及时到肾脏病专科就诊。
3、血压升高:有些人长期血压高,已经不会感觉到头晕、头痛等症状,通过测量血压才能判断出血压的高低。
二、怎样才能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呢?
1、充分重视定期的健康体检:
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无症状性血尿、蛋白尿及肾功能轻度降低的患者,都是在定期的健康体检时发现。一般肾脏检查主要包括四项:尿常规、肾功能、血压以及肾脏超声波检查。最好每半到一年做一次尿常规和肾功能检查,必要时进行肾脏超声波检查。平时,经常监测血压。高危人群则要增加尿监测的频率。对于高血压和糖尿病等引起的肾脏病,必须做一些特殊的尿液检查如尿微量白蛋白等,才能发现早期肾损害。
尿液检查是早期发现慢性肾脏病的既方便又便宜的方法,尿常规检查可以帮助了解患者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低渗尿等情况,尿微量白蛋白检查有助于更早地发现肾损伤。
2、及时发现慢性肾脏病的可疑信号:
如上所述,晨起双眼睑浮肿、双下肢浮肿、尿中泡沫增多(尤其是长时间不消退者)、夜尿增多、血压增高,都提示慢性肾脏病的可能,应尽早到正规医院肾内科就诊,尽快完善相关化验检查。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新诊断出的高血压患者中,肾脏情况应作常规检查,因为不少慢性肾脏病是以血压增高为首发表现的。
3、定期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
平时应加强高危人群肾脏情况的评价。肾脏病家族史、急性肾炎病史、慢性扁桃体炎、肥胖、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风湿病或长期使用药物史者等,均是罹患慢性肾脏病的高危因素,此类患者除需定期行尿常规及肾功能检查(如1~3月)外,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等更敏感、更精确的指标亦应在考虑之列,这对更早期地发现肾脏受损至关重要。另外患有红斑狼疮、肿瘤,中风,孤立肾等的患者,亦应该定期做肾脏的检查。
慢性肾脏病的自我调理
得了肾脏病以后,有的人控制得很好,一辈子不会进展至尿毒症,但是有一部分人发展到尿毒症。哪一部分人容易得到尿毒症?如何配合医生的治疗延缓肾脏病的进展?把以下这些“几高”现象控制好,配合其他方面的调理,就会延缓慢性肾脏病的进展,甚至做到一生都不需要透析了。
一、控制高血压:血压通常应控制在130/80mmHg左右。如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肾功能的损害就会较快。
二、控制蛋白尿:大量蛋白尿,也是肾脏病进展的罪魁祸首之一,应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三、控制糖尿病:应配合内分泌科医生尽量控制好血糖。
四、健康的生活方式:劳逸结合,注意休息,晚上11点之前睡觉。适当的体力活动。戒烟酒等。
五、合理饮食,保护肾脏
慢性肾脏病患者不宜吃过咸的食物,比正常人的盐摄入量应稍低。慢性肾脏病很多是一种免疫相关性疾病,鱼、虾及海鲜等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尽量少吃,口味宜清淡,避免血脂过高。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猪肉、鸡、鸭肉、鱼肉及鸡蛋白,但量不宜太多,以免加重肾脏负担。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高蛋白饮食,造成肾小球的高灌注、高滤过,肾小球内高压,进而加重其代谢负担,导致肾小球硬化、纤维化,肾单位丧失,肾功能减退,病情会进一步发展。因此,患了慢性肾脏病后,切忌一昧的增加营养,摄入过多的优质蛋白食物,不但不利于病情的恢复,反而会加重病情。
要注意不要吃损害肾脏的药,女同志很多要苗条,吃减肥药,或者说夏天火太旺了,吃中药来消化,不要多吃药,有些药,特别我们过去认为中药是安全的,现在发现中药有很多的药里面含有损害肾脏的药物存在。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不要乱吃,是药三分毒,要么损害肝脏,要么损害肾脏。
六、有些不正规美容增白制品,会造成和加重肾脏损害,应注意避免。
七、合理使用中草药
中医药是我国珍贵的科学遗产,但在肾脏病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慎用。一般来说在正规的医院里面的开的中药还是比较好的,他们知道哪些是对肾脏有损害的,就怕民间配方,那些是不清楚有什么成分。
三、滥用中草药的误区
(1)、多年来,人们常认为中草药吃不坏、副作用少,使人们对某些中草药的肾毒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最新的研究已证实,有些中成药如龙胆泄肝丸、排石颗粒、排石冲剂,长期盲目滥用,数月或半年后就危害肾脏,甚至造成尿毒症需要透析治疗了。研究表明,中药木通、厚扑、粉防已、细辛中含有马兜铃酸,导致肾小管及间质损伤、近端肾小管酸中毒与低渗尿。此类患者临床初期出现少尿型急性肾衰,随着时间的推移,转变成慢性小管间质性肾炎。这些患者的治疗极为困难,往往逐步走向终末期衰竭。
(2)、目前许多江湖医生打着偏方 、验方 的旗号,滥用中草药治疗各种肾脏疾病。如原发性肾脏病中,40都是IgA肾病。IgA肾病患者有的可能一辈子只是有轻微的血尿或蛋白尿而并不影响生活。若滥用偏方 、验方 等中草药进行治疗,时有加重IgA患者病情甚至导致尿毒症。对此,必须提高警惕。
(3)、盲目补肾。一些年轻人盲目认为应尽早用中草药补肾亏 ,未经辨证循医,随意乱补一通后,引起各种肾病。另外,肾病并非虚弱,也不需要大补。中医药是治疗肾脏疾病的一大方法,但并非万能。特别是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盲目吃中草药补肾 ,不仅治不好病,反而加重肾脏负担,致使病情恶化危害性命。
损害肾脏的中草药
据文献报道,有50多种中草药对肾脏有毒性,可引起急、慢性肾脏损害和肾功能衰竭。举例如下(注意:这不是完整的名单。其毒性作用及大小与用量用法相关):
(1)、植物类中草药∶雷公藤、草乌、木通、使君子、益母草、苍耳子、苦柬皮、天花粉、牵牛子、金樱根、土贝母、马儿铃、土荆芥、巴豆、芦荟、铁脚威灵仙、大枫子、山慈菇、曼佗罗花、钻地风、夹竹桃、大青叶、泽泻、防已、甘遂、千里光、丁香、铭藤、补骨脂、白头翁、矮地茶、苦参、土牛膝、望江南子、棉花子、腊梅根、厚扑等等。
(2)、动物类中药∶鱼胆、海马、蜈蚣、蛇毒等等。
(3)、矿物类中药∶含砷类(砒石、砒霜、雄黄、红矾)、含汞类(朱砂、升汞、轻粉)、含铅类(铅丹)和其他矿物类(明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