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4:0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1 16:17
清代时期,茶叶贸易由政府特许的茶商进行,分为官茶和商茶两部分。官茶由政府指定的茶马御史招引专商,贩运到陕甘等地,并与少数民族交换马匹。商茶则需向政府申请茶引,每引允许运输一百斤茶叶,但需缴纳引价银。政府规定茶商必须与茶引同行,否则会受到处罚。茶叶收购商,又称“螺司”,负责从茶农手中收购毛茶,然后卖给茶行商人。茶行商则作为中介,代为收购茶叶并抽取佣金,需经官府批准开设。运销茶商分为引商和客贩,前者主要运输官茶,后者专营商茶,需在各地税关验引纳税。
随着康熙中期全国统一和海禁开放,茶叶外销逐渐增加,官茶引商逐渐衰落,商茶客贩日益兴盛。闽粤商人通过广州出口商茶,秦晋商人则将茶叶运至天津、张家口等地,再经俄商转运至欧洲。清代茶商在收购和销售过程中,常常采取不正当手段剥削茶农和消费者,积累巨额资本。18世纪后,随着对外贸易发展,茶商开始投资生产领域,雇佣工人或租山种茶,促进了茶业资本主义的萌芽。
鸦片战争后,中国茶商在茶叶市场中地位显著,特别是上海成为了主要的茶叶外销市场,茶商在此设立了专门的茶栈和行会组织。然而,1853年开始的厘金税加重了茶商的负担,加上国际竞争和税费过重,茶商处境艰难,许多破产,最终不得不依赖外国资本以维持经营,茶商资本逐渐沦为外国资本的附庸。
有茶就有茶商。最早的茶商出现在中国,据说是在一个叫武阳的地方。到了清代,茶商经营往往是政府特许的。如今,茶商遍及世界,自有贸易。茶商让茶饮料走进了世界各地,为茶的传播和流通做出了特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