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4:12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04:07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Epideiliic parotitis,是一种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我国中医对此疾病早有认识,记载于公元前640年的医书中。1934年,Johnson和Goodpasture通过实验发现,使用去除细菌的感染材料接种猴子可引发腮腺炎。1946年,Beveridge成功从腮腺炎患者标本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确认人是该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
腮腺炎主要影响儿童和青少年,5至15岁的群体尤其多见,2岁以下和4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较少。冬春季是腮腺炎的高发期,但全年都有可能爆发,常见于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群体,大约每两年出现一次流行。一旦感染,通常会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免疫力较低的人可能会再次感染。
腮腺炎主要通过患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接触被污染的食具或玩具,或者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都可能引起感染。其潜伏期为14至21天,平均18天。病毒首先侵入上呼吸道粘膜,然后在局部繁殖并进入血液,侵犯腮腺和其他器官,也可经口腔的腮腺管传播到腮腺。发病初期至肿大前6天或之后的5天,病毒可能通过尿液和结膜分泌物排出。孕妇感染腮腺炎后,病毒可能通过胎盘影响胎儿,导致先天性感染和胎儿畸形的风险。
青春期女性感染后,除腮腺炎外,还可能引发卵巢炎,影响月经和生育能力。男性青少年患者则可能并发睾丸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膜脑炎,此外,腮腺炎还可能并发胰腺炎、心肌炎和乳腺炎等其他疾病。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腮腺肿大为特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以儿童、青少年为主,多见于冬春季节。该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常有局部暴发。腮腺炎病毒属RNA型副粘液病毒科。含有两种抗原成分,即病毒颗粒抗原和可溶性抗原。临床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可波及单侧或双侧腮腺,也可侵犯其他腺体器官,引起睾丸炎、膜腺炎、卵巢炎。腮腺炎病毒还可致脑膜炎和心肌炎,同时也是后天获得性耳聋的重要病因之一,此种耳聋往往是不可逆的。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可取得良好的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