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的犯意表示是犯罪预备吗?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7 03:41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07:07
明确的犯意表示并不是犯罪预备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犯意表示只是对犯罪分子对相关情况的一种表述,一般是不构成犯罪预备的,但如果与他人商量进行犯罪事实的细节,则属于犯罪预备。
一、明确的犯意表示是犯罪预备吗?
并不是犯罪预备,犯意表示是表达犯罪意思的行为。刑法上关于言论(辞)可以构成犯罪的规定,处罚的不是言论本身,而是发表言论的行为及其方式。比如侮辱罪、诽谤罪、传授犯罪方法罪、教唆犯罪、煽动性质的犯罪等。把言论写在私人日记上不让别人看到,这只是思想;写在纸上公布于众,是发表言论。
发表言论如果仅仅停留在意志形成阶段,也只属于意思表示(包括犯意表示);如果更进一步,进入意志实现阶段,如犯意表示的内容是煽动或教唆他人危害社会,则成为犯罪实行行为;如果找人商量如何实现除了煽动、教唆内容以外的犯罪意思,则属于预备行为。从需要到动机到犯意形成(包括犯意表示),都属于“思想”范畴,不受刑罚处罚。只有在犯意支配下积极或者消极地实现该犯意的外部行为出现,才受刑罚处罚。
二、 犯罪预备的特征
(一)主观目的,是为了实行犯罪。预备,可谓犯罪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实行犯罪。这一目的表明,犯罪预备是一种有明确的犯罪故意的行为,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是犯罪意图的外化,而不仅仅是犯意本身或者犯意的表示。
(二)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这种预备行为,概括地说是为了实行犯罪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的行为总和。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两类:
1.准备工具的行为。这是为实行犯罪而准备犯罪的工具,包括寻找工具、购买工具、改造工具、制造工具等多种表现形式。
2.制造条件的行为。这是为实行犯罪创造除了准备工具以外的各种顺利条件的行为。
(三)尚未着手实行犯罪,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因素而停止。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因素而停止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共同点,也是二者容易被混淆的原因;着手实行与否,则是二者之分界。意外原因,表明犯罪预备行为停止不前非出己愿,如被告发、被盘查等。
犯意表示与犯罪预备之间是存在着非常明确的区别的,司法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来进行区分,并作出合法的处罚,对于犯罪预备行为是需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但如果没有造成实际的伤害的,则可以免予进行刑事处罚。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6 07:09
明确的犯意表示并不是犯罪预备行为,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对于犯意表示只是对犯罪分子对相关情况的一种表述,一般是不构成犯罪预备的,但如果与他人商量进行犯罪事实的细节,则属于犯罪预备。
一、明确的犯意表示是犯罪预备吗?
并不是犯罪预备,犯意表示是表达犯罪意思的行为。刑法上关于言论(辞)可以构成犯罪的规定,处罚的不是言论本身,而是发表言论的行为及其方式。比如侮辱罪、诽谤罪、传授犯罪方法罪、教唆犯罪、煽动性质的犯罪等。把言论写在私人日记上不让别人看到,这只是思想;写在纸上公布于众,是发表言论。
发表言论如果仅仅停留在意志形成阶段,也只属于意思表示(包括犯意表示);如果更进一步,进入意志实现阶段,如犯意表示的内容是煽动或教唆他人危害社会,则成为犯罪实行行为;如果找人商量如何实现除了煽动、教唆内容以外的犯罪意思,则属于预备行为。从需要到动机到犯意形成(包括犯意表示),都属于“思想”范畴,不受刑罚处罚。只有在犯意支配下积极或者消极地实现该犯意的外部行为出现,才受刑罚处罚。
二、 犯罪预备的特征
(一)主观目的,是为了实行犯罪。预备,可谓犯罪手段,其目的是为了实行犯罪。这一目的表明,犯罪预备是一种有明确的犯罪故意的行为,只能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是犯罪意图的外化,而不仅仅是犯意本身或者犯意的表示。
(二)客观上,行为人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这种预备行为,概括地说是为了实行犯罪积极创造有利条件的行为总和。具体说来,可以分为两类:
1.准备工具的行为。这是为实行犯罪而准备犯罪的工具,包括寻找工具、购买工具、改造工具、制造工具等多种表现形式。
2.制造条件的行为。这是为实行犯罪创造除了准备工具以外的各种顺利条件的行为。
(三)尚未着手实行犯罪,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因素而停止。因为行为人意志以外因素而停止是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共同点,也是二者容易被混淆的原因;着手实行与否,则是二者之分界。意外原因,表明犯罪预备行为停止不前非出己愿,如被告发、被盘查等。
犯意表示与犯罪预备之间是存在着非常明确的区别的,司法机关应当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要求来进行区分,并作出合法的处罚,对于犯罪预备行为是需要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但如果没有造成实际的伤害的,则可以免予进行刑事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