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17: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5 10:09
在天文观测中,视宁度等级的评定常常依赖于个人感受,从1到10进行主观评价,但标准并不统一。为了标准化这个过程,哈佛大学天文台的威廉·皮克林提出了一套参考标准,他使用的是5英寸折射望远镜。对于不同尺寸的望远镜,需要调整参照的视宁度指标。
视宁度等级以星像的直径与衍射特征为依据。首先,当星像直径等于第3个衍射环直径(通常是13英寸)的2倍时,视宁度可评为1级。偶尔,这一级别可能表示星像直径达到13英寸。
在2级,星像直径与第3个衍射环相当,且中心明亮,中心的爱里衍射斑可能开始显现。某些亮星会出现较短的衍射弧。
随着等级提升,爱里斑始终可见,衍射弧变得更长且更明显。在3级,爱里斑非常明显,衍射弧可形成完整的圆形,但可能有些许变化。
到达4级,内衍射环保持静止,外衍射环偶尔也是如此。这表明视宁度相当稳定。
最后,当整个衍射环都保持静止,视宁度等级达到10级,这是最理想的观测条件,内外衍射环皆清晰稳定。
视宁度(seeing)指望远镜显示图像的清晰度。它取决于大气湍流活动程度。肉眼所见星体的闪烁,一般认为是高层大气湍流引起。望远镜清晰度不佳往往是低层大气湍流所致。各层大气湍流使大气中产生密度不同的不稳定区域,使光线不能顺利地直接通过并保持强度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