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08 14:3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24 15:59
元至元十一年(1274),云南的赛典赤·赡思丁和张立道平章政事与劝农使共同主持建设了松花坝,最初是作为拦河坝,由木框和填土构成,临时性工程。在盘龙江左岸,他们开凿了一条名为金汁河的干渠,该河向南流经七十多里,最终汇入滇池。当时的灌溉面积达到了万顷之多。
到了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水利官员朱芹对渠首进行了重建,修建了分水闸,闸口宽4.16米,高3.2米,闸身长达9.6米。闸墩设计独特,迎水端形似牛舌,下方连接侧向溢流堰,全长117米,高3.84米。闸体采用大条石砌筑,结构精巧,"长短相制,高下相纽,犬牙交错,铁铃加固,铅水密封",闸门则是叠梁式设计。这一工程完工后,松花闸的名字便流传开来,它展示了古代无坝引水工程的另一种形式,即通过闸门控制干渠水量和洪水,闸堰结合的完备系统。
松花坝水利工程经历了元、明、清三代的发展,沿盘龙江和金汁河两岸陆续建设了多级引水涵洞和灌溉排水渠道。松花坝与滇池水系的银汁、宝象、马料、海源等河道共同构成了滇池地区的水利网络,统称为昆明六河水利。1946年,谷昌坝在松花闸上游约7公里处建成,1959年,原有的拦河坝在松花闸原址上重建,形成了拥有6700万立方米库容的水库,这个拦河坝也被称为松花坝,见证了水利设施的不断升级和变迁。
元代在昆明东北滇池上源盘龙江上修建的水利工程。又名松花闸。具有灌溉、城市供水和防洪等多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