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6 23:58
共5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39
明穆宗朱载垕,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母杜康妃,明世宗病死后继位。少年因其母缘故而不得父皇宠爱,因其母亲杜康妃失宠,又非长子,所以很少得到父爱。嘉靖四十五年(1566)十二月,嘉靖帝驾崩,裕王朱载垕即位,改元隆庆。
朱载垕不被人看好。他还在当裕王,就是出名的窝囊废,遇到一点麻烦事就手足无措,唉声叹气。当了皇太子后,又因为父亲多疑的性格,担心自己做错事,会被父亲废掉,便一直提心吊胆,表现得相当懦弱。
因为按照明朝“立嫡立长”的传统制度,嘉靖的长子、次子相继去世,他又没有嫡子,那么作为庶三子的朱载坖,自然就是合法的继承人。虽然嘉靖没有明确表示过,也没有正式进行过册封大典,但朱载坖为储君的事实众人心知肚明。
就这样,朱载垕在父亲的冷漠对待中,战战兢兢等到了嘉靖四十五年。这一年,嘉靖去世,朱载坖以当时最年长皇子身份即位,是为明穆宗。这种性格到了做皇帝后,还没有得到改变。
我们知道,前任嘉靖帝是一个很强势的皇帝,不管什么事情他都喜欢亲自操刀。隆庆帝却截然不同。他不管什么事情,能躲就躲,能推就推。更奇葩的是,他在御前应对大臣的奏问时,由于水平有限,经常被问得结结巴巴,回答不上来。
但是这样一个弱势的窝囊皇帝,幸运的是,拥有一个超强的内阁。里面徐阶、高拱、陈以勤、张居正等人,都是聪明绝顶之辈,处理政事的高手。在他们的全力辅助下,朝政处理得井井有条,国家机器高效运转。
他重用徐阶、李春芳、高拱等内阁辅臣,致力于解决困扰朝局多年的“南倭北虏”问题。
在“北虏”问题上,隆庆帝启用抗倭名将戚继光戍边,总管京城门户防卫与东北边防。明朝军队骤然爆发,敢与鞑靼正面硬抗了。鞑靼见占不到便宜,只好与明朝议和,接受明朝皇帝的册封。 后又升任名将李成梁为辽东总兵,大修战备,抗击女真各部的侵扰 。
也正是这支铁血的明军,不但撑起了隆庆年间的光辉,更撑起了万历年间的厚实国力, 后来著名的万历三大征,吊打日本的辉煌,都是这位窝囊皇帝,打下的家底!
朱载垕的思想比较宽明,他能够认识到“华夷一家”,于是他做出了正确的决策,公元1571年,朱载垕在文华殿演讲结束后,李春芳等人向朱载垕陈奏了进行封贡与和议的具体事宜,并且得到了朱载垕的认可。
最终,在高拱,张居正等人的推动下,与蒙古达成了协议,开放十一处贸易关口。这一次和议,结束了明朝和蒙古两百多年来的敌对状态,直到明朝灭亡,明朝和蒙古之间都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意义非常重大。
隆庆帝只当了短短6年皇帝。可这期间,明朝经济发展迅速,社会保持稳定,曾经乌烟瘴气的朝政焕然一新,因此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隆庆新政”。与后来的万历朝,并称为“隆万盛世”。明穆宗朱载垕在位的六年的的确确开启了一个盛世。他宽仁大度,勤俭爱民,留心边陲之事,处理都恰到好处,可以称之为明主。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40
朱瞻基,因为他好促织,所以也被称为“促织天子”。*上有所作为,但生活上好玩乐,由此朱瞻基被后世称为“太平天子,促织皇帝”。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40
明穆宗是朱载坖。被称为太平天子的是明宣宗,他在位十年,对明朝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41
叫朱载垕,因为他在位期间的*顺应*,得民心并让明朝的国力得以恢复所以被称为太平天子。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09 00:41
因为明穆宗本人是一个知人善任的皇帝,他知道自己的能力不足以治理出一个太平盛世,所以他大胆放权给手下的贤才去做,如戚继光,张居正,高拱等人,造就出隆庆中兴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