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9 04:18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1-29 04:56
酒仙桥,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北部的繁华区域,占地约5.3平方公里,由南北两个部分组成。东、西、西北和西南方向与将台乡相邻,南边与东风乡接壤,北边则与南皋乡为邻,是城乡交融的典型区域。酒仙桥由8个社区构成,分为南北两片:北片包括大山子社区、中北路社区和高家园社区;南片则有红霞路社区、南路社区、电子球场路社区、东路社区和怡思苑社区。
这片区域的名字源于古代东赵家村南坝河上的一座桥,据说酒仙过桥时失落了两篓酒,自此河水常带酒香,因此得名酒仙桥。随着时间的推移,桥名成为了这片土地的代称。在历史的长河中,酒仙桥曾属于大兴县,解放前还是农村地带,以看守坟地为主,建筑规模不大,总计95平方米。
1950年,酒仙桥成立了村*,拥有300多户居民。1952年开始,酒仙桥在苏联和民主德国的援助下,陆续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化电子管企业——北京电子管厂(即774厂),以及北京电机总厂、华北无线电器材联合厂等,奠定了电子工业区的基础。同时,南北两侧分别建设了工业区和职工生活区,如酒仙桥一、四、六、七、十街坊的住宅区和南窑地、大山子北里等居住区。到1975年,酒仙桥已拥有3400户、2万余人。
50年代末,第四机械工业部下属的科研机构和工厂如第十二研究所、878厂等在酒仙桥西部建立,60年代无线电厂、邮电设备厂等陆续建成,形成了酒北村、大山子西里等居住区,并对早期的平房进行了改造,如酒仙桥二、五街坊。这个时期的人口持续增长,截至1982年,酒仙桥有15900户、6.4万人。
进入21世纪,酒仙桥地区发展迅速,到2006年,总户数达到了23539户,总人口69830人,流动人口更是高达每年65301人。如今,酒仙桥已不仅是工业区,也是居民生活和商业活动的繁华区域。
酒仙桥地名源于东赵家村南坝河旧河道上的一座三孔桥。相传有一酒仙过桥时掉入桥下两篓酒,自此河水泛溢酒香,故名酒仙桥。此桥名逐渐演变成地片名,沿用至今。酒仙桥地区在明、清时为大兴县地,至解放前仍为农村旷野。由于坟地居多,因而仅有的散户也大多以看坟履差居多,共计有建筑95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