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8:0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9-30 11:12
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因为椎间盘各组成部分(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病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侧)方或椎管内,从而导致相邻的组织,如脊神经根和脊髓等受到刺激或压迫,产生腰腿痛,麻木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国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软骨盘突出症、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称谓。虽然上述疾病名称和含义有所不同,当前仍较统一的称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二、产生机制主要分为4种:
神经机械压迫、神经体液压迫、炎性反应、神经根粘连。
三、病因:
1、腹压增高,如剧烈咳嗽、便秘时用力排便。
2、腰姿不当,当腰部处于屈曲位时,如突然加以 旋转则易诱发髓核突出。
3、突然负重,在未有充分准备时,突然使腰部负荷增加,易引起髓核突出。
4、腰部外伤,急性外伤时可波及纤维环、软骨板等结构,而 促使已退变的髓核突出。
5、职业因素,如汽车驾驶员长期处于坐位位和颠簸的状态,易诱发椎间盘突出。
四、临床表现:
1、前驱症状1、 腰背痛,疼痛主要在下腰部或腰骶部,因为椎间盘突出时,刺激了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的椎窦神经纤维。
2、 下肢放射性疼痛,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多发生在腰4、5和腰5骶1椎间隙,所以患者多有坐骨神经痛。中央型的突出常引起双侧坐骨神经痛。咳嗽、喷嚏及大小便时下肢放射痛加重。
3、 麻木及感觉异常。
4、 肌肉瘫痪 神经根缺血缺氧变性而出现神经麻痹、肌肉瘫痪。
2、神经系统表现:
五、治疗方法:
国内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方法是保守治疗、介入治疗、微创治疗、1、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常规开放手术包括: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经腹椎间盘手术、椎体融合术等。手术的目的是直接切除病变椎间盘髓核,解除神经根压迫而达到治疗目的。由于椎间盘的特殊生理位置的限制,因此手术破坏了正常的腰椎骨生理结构,造成手术损伤大,易造成椎体术后失稳,术后瘢痕组织粘连,术中误伤神经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多数病人惧怕手术,如何避免手术中造成的以上不良反应呢?这一直是医学界的一大难题。
我们大家都回想下我们近十年所用的例如溶解、毁损、臭氧、热凝等各种介入手段, 共性在于目标盲目,内置情况不可视,属于盘内间接减压,范围不可控,治疗程度无客观评价标准。残余组织没有移出体外,需靠人体自然吸收,最主要的是这些所有的介入疗法,都是盘内减压,也就是说突出的部分还是存在。解除不了突出压迫引起循环受阻的根本原因,所以复发率高,远期疗效差。
实际上大部份病人都是膨出、突出、脱垂、拖到无法耐受时才就医,一般都有纤维环撕裂,髓核脱垂甚至游离,并已神经粘连,靠消融等盘内减压的方式根本不能解除神经的压迫,更不用说还有许多病人合并有骨性增生以及狭窄。
一、MED后路椎间盘镜概述后路椎间盘镜(Micro Endo Disc System)是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最安全、最有效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方式。该系统将先进的科技和临床完美结合,尽可能保持脊柱的稳定性,采用微创技术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损伤小,疗程短、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可除去突出的髓核组织、肥厚的黄韧带及增生内聚的关节突,骨刺等神经致压因素,从而获得根治的疗效。后路椎间盘镜可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侧隐窝狭窄、中央管狭窄等腰椎管狭窄症。
二、适应症1、经皮穿刺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在临床上适用于对椎间盘疾病的治疗。 该系统为患者提供了一种损伤小、疗程短、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2、该系统可除去突出的髓核组织、肥厚的黄韧带及增生内聚的关节突等神经致压因素,从而获得根治的疗效。其不仅可以治疗腰间盘突出症,还可以治疗侧隐窝狭窄、中央管狭窄等腰椎管狭窄症三、优点:
切口小,创伤小,出血少神经根减压彻底不扰乱脊柱稳定性后遗症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视频下直视确切摘除突出间盘组织。
四、功能锻炼1、四肢关节锻炼术后当天即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四肢伸屈练习以及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足背伸跖屈锻炼。双下肢关节功能锻炼,可防止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如屈膝屈髋锻炼、肢体抬高训练,能最大限度的恢复肌力,肢体抬高的幅度以病人能忍受疼痛为限。同时进行呼吸训练,深呼吸、扩胸运动,能够增加肺活量,促进换气,防止卧床引起的肺部并发症,腹部按摩可增强腹肌肌力,减少腹胀,便秘和尿潴留的发生。
2、直腿抬高锻炼早期的直腿抬高练习是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的有效措施,术后第二天即可协助病人做直腿抬高,抬高从30度开始,维持5s左右,每组抬腿10次-15次,每天可进行多组练习,为了避免下肢活动过度牵拉神经根,应将活动范围限制在1m以内。以后鼓励病人主动直腿抬高,逐渐增大抬腿幅度和时间,防止神经根的粘连。直腿抬高运动既防止神经根的粘连又锻练股四头肌,还增加了膝关节的稳定性。
3、腰背肌功能锻炼腰背肌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能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术后5-7天指导病人行五点支撑法、三点支队法、飞燕点水法锻炼腰背肌功能,每天3-4次,每次20-40节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动作和运动量,运动量以腰腿部无不适为度,由慢到快,由简单到复杂,逐渐增加运动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健康教育(1)术后绝对卧床5-7天,12天拆线。 注意休息,避免受寒受风,保证充足睡眠;进食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要增加钙的摄入,必要时按医嘱补钙;保持良好的心情和正确的站姿、坐姿、卧姿、劳动姿式。
(2)应卧硬板床,避免长时间坐位、低头、弯腰、旋转扭腰、过度劳累和重体力劳动,平时能站就不坐,能躺就不站,要不段变换姿势,固定姿势不超过30min,要防止腰部扭伤;正确使用腰围,腰围不能过紧,不能直接接触皮肤,佩带时间不超过1个月,以免腰肌萎缩无力;坚持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提高腰椎的内在稳定性。
(3)术后应每月复诊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