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9: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4 18:30
通泰方言以其独特的语音特点引人注目。最显著的特征是,古全浊声母在今时逢塞音、塞擦音时,无论平仄都读送气清音,例如"地"(thi)和"啤"(phi)。这一特性使得通泰方言与淮扬方言(洪巢片)和吴方言有所区别。南京大学的鲁国尧教授依据这一现象,提出通泰方言可能与赣语和客家话源于同一源头,即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后北方移民的迁徙。
在声调上,通泰方言拥有6至7个声调,比淮扬方言的5声调(阴平、阳平、阴上、阴去、阴入)多出阳入(阳去)。古浊入字现在变为阳入调,而全浊上、浊去字在7声调地区读阳去,6声调地区则归入阴平,这为通泰方言增加了独特的区分度。
在元音方面,通泰方言除东区外的其他区域,古假摄字的主元音仅有一类,即'a'。邻近的淮扬方言和吴语则出现了分化,吴语有-o和-a两类韵母,淮扬方言也有-a和-iI。而在元音的细微变化上,通泰方言展示了丰富的支微入鱼现象,如"推"白读为thy,"雷"白读ly,这在淮扬方言中并不常见,吴语虽有但数量远少于通泰。
咸山摄韵母在通泰方言中分化为三类,与吴语和赣语相似,但与西部的淮扬方言有所区别。鲁国尧教授利用这一点,解决了他所谓的"颜之推谜题"。在声调模式上,通泰方言已不再遵循阴高阳低的模式,阴平普遍低于阳平,阴入在大多数点也低于阳入,这为其语音增添了更多复杂性。
通泰方言是吴语和江淮官话(淮语)的过渡方言,现被划入江淮官话。大致分布在江苏省长江以北,京杭运河以东的滨海区域。占地面积15000余平方公里,使用人口1137万(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