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04:53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1 09:59
自六十年代以来,心理学家们对辨别学习的研究主要关注人类的认知过程。众多理论如辨别反应说、位置习性说、消去说、负反应回避说、诱因说和二要素说等,尽管争议不断,但“过度学习”的效果已经被广泛认可。关键在于找到一个学习的平衡点,既不能过于放松,也不能过于紧张。
所谓的“过度学习”并非无度的超量学习,它是指当人们学习到能准确再现知识的程度(假设为100%)后,为了保持这种掌握,需要额外的时间和注意力进行巩固。研究表明,最佳巩固程度通常在学习程度的150%以内,这个区间内的学习心理效应最为显著。超过这个限度,学习者可能会因为疲劳和注意力分散而出现“报酬递减”,学习效果会逐渐下滑,产生厌倦和疲劳等消极反应。
艾宾浩斯的理论强调的是“适度紧张学习”。当学习达到无误的水平时,应适时停止,避免过度投入,否则学习效果会反噬,掌握能力反而会下降。过长的学习时间反而可能导致学习效率降低,难以吸收新知识。因此,找到那个“适度”的学习点,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过度学习,又称为“过度识记”,是教育心理学上的术语。指达到一次完全正确再现后仍继续识记的记忆。过度学习有利于识记材料的保持,但是也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不能一味的重复再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