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我"?感觉生命只是物质的组成,但为什么会有"我"产生?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7:44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00:50
简单来说,进化出生命,再进化出人脑,人脑中的知识结构也是从新生儿开始就不断变化,发展成长起来的,《心理现象全新解释·知觉生长模型》一书详细介绍了人脑知识结构这个过程,“我”的产生实质上就是自我意识的产生,自我意识是作为主体的自我关于自己以及自己与他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的认识。根据自我意识的定义,它包括自我知觉单元(即自己认识自己的知觉单元)以及自我与他人、与周围事物、环境关系的知觉单元。然而,没有对他人的知觉单元,对周围环境事物的知觉单元,又何来对它们关系的知觉单元呢?所以,自我意识实质上是上述复杂众多知觉单元的汇总,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是互相渗透、共同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的核心是自我知觉单元。自我知觉单元包括对自己生理、心理特征的知觉、对自己独立于他人、独立于外界环境的知觉。下面是自我知觉单元的发展历程。
1、从“内外有别”开始:人类的感觉系统具有遗传的辨别“内外有别”信息的能力,躲避来物反射、角膜反射、眨眼反射和多种防御反射都是例证。其实,人类遗传的辨别“内外有别”信息的能力也是从动物界进化来的。刚出生几分钟的小象就可以站立起来;破卵而出的小鸡马上可以走动,寻找食物,躲避敌害。许多生物新生命都比人类婴儿强。这说明辨别“内外有别”信息的能力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类自我知觉应该是从它开始的。
2、早期的发展:经过一个月的发展,婴儿脑内“未来自我知觉单元”的区域,已经有许多连结在一起的表象,各种表象构成了未来自我知觉单元的区域。
3、发展与分化:(1)对自己生理特性的知觉发展;(2)对外界环境事物知觉的发展;(3)原始情绪的发展;
(4)自我躯壳知觉的发展:从“内外有别”到发展出自我躯壳知觉单元,是自我知觉单元建立的标志。许多来源于体内的生理性刺激信息及情绪的信息都以个体躯壳为界,不能超越体外的现象逐渐分化,清晰起来,同时,许多来源于体外的接触或不接触婴儿躯壳的刺激信息也逐渐分化。形成了各个刺激物的知觉单元,它们的独立为自我躯壳的知觉单元确立进一步创造了条件。例如,婴儿从母亲的乳头及奶瓶中吸取乳汁、开水,然而,它们都是随时可以离开他的视线、离开他的嘴唇、舌头和肌肤的。随着母亲及奶瓶知觉单元的建立,婴儿肌肤躯壳的自我独立性也得到了加强,结合其他触觉的、自己观察自己肢体的、听见自己发出哭声等等信息,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于他人、独立于外界环境事物的自我躯壳知觉逐渐成熟,并建立起来。它的建立,明确地分隔了内、外刺激信息,里程碑式的标志着自我知觉单元已经建立。随后的发展,例如外界刺激物知觉单元的继续不断建立,躯壳知觉与体内各种刺激信息的有机联系的不断发展等等,都是自我知觉单元的继续发展完善,但远远不及它建立的意义重大。自我躯壳知觉单元的核心结构就是自己躯壳的各个表象及其联络通路,例如婴儿肢体运动的动觉表象与自己肢体运动的视觉表象,啼哭的声音表象与呼吸器官、发音器官的运动的表象之间的有机联系等。核心结构中最重要的是自己躯体的视觉的形象表象,这个表象十分有趣,有关别人的形象表象中,以面部头部的印象为最清晰,而自己的这个表象最不清晰的地方恰恰是自己的面部特征,尤其是男性,这个现象更突出。追究原因,就是由于人总是十分轻易地获得了自己躯体的视觉信息(除了背部),而只有在照镜,在平静的湖面观看倒影、观看照片时才可以看到自己的面容,在婴儿没有照镜之前,他的躯体视觉形象表象中没有自己面貌的内容。
婴儿在三至四个月还不能区分熟人和陌生人,但三个月左右已经认识母亲,证明母亲的知觉单元已经建立。婴儿已经知道母亲是可以离开自己存在,同时,也是自我躯体知觉单元建立的时间,所以,可以说,只要三个月左右,婴儿就建立了自己的最简单的自我知觉单元,然后,逐渐发展出越来越复杂的自然知觉单元。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2 00:51
因为我们有灵魂,没有灵魂就没有一切感知。我思故我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