怜取眼前人是什么意?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7 16:07
我来回答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17 21:40
意思是好好珍惜眼前的人。出自唐代元稹的《莺莺传》:“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译文:离弃我的人至今现在,当时是对我是如此的亲切。现在还是把昔日对我的爱,好好用在眼前人的身上吧。节选原文:后岁余,崔已委身于人,张亦有所娶。
适经所居,乃因其夫言于崔,求以外兄见。夫语之,而崔终不为出。张怨念之诚,动于颜色,崔知之,潜赋一章词曰:“自从消瘦减容光,万转千回懒下床。不为旁人羞不起,为郎憔悴却羞郎。”竟不之见。后数日,张生将行,又赋一章以谢绝云:“弃置今何道,当时且自亲。
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译文:以后一年多,崔莺莺嫁给了别人,张生也娶了亲。一次张生恰好经过崔莺莺住的地方,就通过崔的丈夫转告崔莺莺,要求以表兄的身份相见。丈夫告诉了崔莺莺。可是崔莺莺始终也没出来。张生悲伤思念的诚意,在脸色上表现得很明显。崔莺莺知道后,暗地里写了一首诗,内容是自从分离后人变得消瘦了,荣光衰减,万转千回懒得下床。
不在乎别人耻笑我不起,为了你憔悴成这样最后却依然害怕见到你。最后也未见张生。后来又过了几天,张生将要走了,崔莺莺又写了一篇断绝关系的诗:离弃我的人至今现在,当时是对我是如此的亲切。现在还是把昔日对我的爱,好好用在眼前人的身上吧。扩展资料《莺莺传》内容简介讲述的是张生与崔莺莺恋爱,后来又将她遗弃的故事。
起始张生旅居蒲州普救寺时发生兵乱,出力救护了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还搬出商纣,周幽王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
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也另娶。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数日后张生离去,莺莺回诗决绝“弃置今何道,当阿且自亲。还将旧时意,怜取眼前人”。当时人们还称赞张生“始乱终弃”的行为是“善于补过”。小说显然是站在张生的立场,美化张生,为他的薄幸行为辩护。
《莺莺传》成功地地塑造了崔莺莺的经典形象。她是位出身于没落士族之家的少女,内心充满了情与礼的矛盾。小说深刻揭示了出身和教养给莺莺带来的思想矛盾和性格特征,细致地描绘这位少女在反抗传统礼教时内心冲突的过程。莺莺悲剧性格既单纯又丰富,她最后拒绝张生的求见,体现出性格由柔弱向刚强的转变。
莺莺的悲剧性格既有独特性又有普遍性,它典型地概括了历史上无数个女性受封建礼教束缚、遭负心郎抛弃的共同命运。在中国文学史的人物画廊中,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都是追求自由爱情,勇于向封建礼教挑战女性,她们都是处于不同历史阶段、具有不同内涵的光辉妇女形象,而列在画廊榜首则是崔莺莺。
相比之下,张生的形像则写得较为逊色。尤其是篇末,作者为了替张生遗弃崔莺莺的无耻行径辩解开脱,竟藉其口大骂崔莺莺为“尤物”﹑“妖孽”﹑“不妖其身,必妖于人”,这就不仅使得人物形像前后不统一,也造成了主题思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