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4-09-28 11:25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10-07 16:04
薯莨,古籍中曾有多种记载。在《唐本草》中,它被描述为"赭魁",大的如同斗,小的则如升。其叶子形状与蘅相似,生长在草木蔓上。然而,陶氏所提及的土卵并非薯莨,且不适合药用。在梁、汉时期,人们称之为"黄独",将其蒸食,但这并非真正的赭魁。
《梦溪笔谈》中提到,《本草》中关于赭魁的描述并不详尽。实际上,这种植物在南方极为常见,其外表特征是皮肤黝黑,肌色赤红,酷似何首乌。切开后,内部的纹理犹如槟榔,且含有红色汁液,色泽犹如赭石。南方人常利用这种汁液来染制皮靴。
薯莨,别名赭魁、薯良、鸡血莲、血母、朱砂七、红药子、金花果、红孩儿、孩儿血、牛血莲、染布薯。为薯蓣科植物薯莨的块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