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21:16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7:57
小山侧帽 《宋元戏曲考》中有这样一段: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 莫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剧作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 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 时流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 在这段话中,王国维首先提出“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的论点,肯定了文贵自 然的重要属性,反对矫揉造作,为文造情。但是另一方面却过分片面强调了“自然”,以此为 评论文学的最高标准,并举元曲为例证,称“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接着论述因元曲“以 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所以“关目之拙劣”, “思想之鄙陋”,“人物之矛盾”皆可以“不问”、“不讳”、“不顾”。然后称元曲为中国最自然 之文学,将元曲抬高到古典抒情文学的极致。这是否表明文学中的所有“关目”,“思想”,“人 物”等等文学的组成要素都可通通忽略,只需“意之所至”随笔挥写便可呢?那么民工缓气 的吭唷声;病人病痛*的哀号;以至于虫鸟猫狗的鸣叫,只因其自然至极,不加雕琢又皆 出之肺腑,必当为其中感受真实流露,就可推为“大文学”呢?或曰:此言过戏。但所谓文 学,则是以言立而又必饰之以文。不仅要言之有物,还要言之有方,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技巧 进行表达。孔子曰:言而无文,其行也不远。此之谓也。然按王之所言,文学就应该不用方 法,不修雕饰把自己心中所想,脑中所思毫无思索直言不讳地道出吗?这样的文字固然是自 然本色,然完全无视文饰的功用,恐怕更多的是粗鄙陋寡。而如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的崇高立意,不知其言因何而立,即有立之又依何而传?若以此为“古今之大文学”,则文学 亦几近绝乎? 青青子衿:试还原于语境看之则可知:这段文字实乃《宋元戏曲考》的精彩之处: 元曲之佳处何在?一言以蔽之,曰,自然而已矣。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 著于元曲。盖元剧之作者,其人均非有名位学问也。其作剧也,非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之意也。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卑陋,所不讳 也,人物之矛盾,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 之气,时时露于其间。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若其文字之自然,则又为 其必然之结果,抑其次也。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 如《汉宫秋》,《梧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 始困终亨之事也。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 亦无愧色也。按,即此而论可见中国戏剧历代退化。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 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 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元剧实于新文体中,自 由使用新言语。在我国文学中,于《楚辞》、内典外,得此而三。…… 提请注意的几点: 1、王国维针对的是戏曲文学作品,说元曲——即元杂剧是戏曲史上之最自然的作品; 2、元曲的含义有宽有窄,宽兼指散曲和杂剧,窄专指杂剧,此处元曲专指杂剧; 3、从文本而言,元杂剧属于叙事文学,非抒情文学。 小山侧帽:以下再引王国维文中之原话: ……然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 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 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 境则为元人所独擅。 以“意境说”这一王国维首创独擅的诗歌审美理论,则可看出王欣赏元曲实为立足于抒 发性情之言,而其所冠冕推崇的乃是其中的抒情语言部分。故虽从文本而言元杂剧属于叙事 文学但这里王所指却的是看做抒情文学予以阐明论述的。以此放宽而言,则散曲庶几也可如 其毂中乎? 当然,晚辈后生决无不敬大师之理,只是提出异议以供明晰疑义。 如舸斋:二位所引王国维之语,见《宋元戏曲考》之第十二章《元剧之文章》,虽然总 体上是专就元杂剧而论者,但以下举例均为曲子,而非宾白;复又举小令、套数各一例以佐 证之,并云:“此二体虽与元杂剧无涉,可知元人之于曲,天实纵之,非后世所能望其项背也。” 所以王国维心中所思,当以抒情文学为主。 《宋元戏曲考》的成就和影响,窃以为主要还是在“考”即“史”的层面上,而于“论” 的层面上可能稍稍不重要些。其谓“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服膺此 说而认为元曲文学成就最高者,恐怕寥寥无几吧。 青青子衿:王国维论及的方面有剧有曲,以剧则与明清传奇比较之,以曲则与诗词比 较之,杂剧中之散曲亦然。云写景写情述事者,明显论剧,而情景虽侧重于文字所创造之意 境,以与意境说相配合,然亦是剧中之情之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是 就意境与诗词相比而未将散曲部分凌驾于元前的诗词之上;“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 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这话我看来没什么错。 “剧中虽有恶人交构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 剧中,亦无愧色也。”很明白是专就元剧的情节题材即所云思想结构而言的。此悲剧理论 是王国维戏剧理论的精华之处。 至若“古今之大文学无不以自然胜,而莫著于元曲”、“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之语, 若置于全体文学之林,难免有过;若仅就所有戏曲作品而言,并无不当。后文将写景写情之 文字抽出单与诗词比较,则又换了一个坐标。 看该书的目录,以戏剧为主,附带散曲,也可明白静安先生思路之清醒。 如舸斋:王国维说:“关目之拙劣,所不问也;思想之鄙陋,所不讳也;人物之矛盾, 所不顾也;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流露于其间。 故谓元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无不可也。” 可见还是重抒情而轻叙事。 小山侧帽:再引用一段原话: ……明以后传奇,无非喜剧,而元则有悲剧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汉宫秋》,《梧 桐雨》,《西蜀梦》,《火烧介子推》,《张千替杀妻》等,初无所谓先离后合始困终亨之事也。 其最有悲剧之性质者,则如关汉卿之《窦娥冤》,纪君祥之《赵氏孤儿》,剧中虽有恶人交构 其间,而其蹈汤赴火者,仍出于主人翁之意思: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按, 即此而论可见中国戏剧历代退化…… 从其中王所举的几大元杂剧的例子中可以看出,王国维所激赏的戏曲乃是具有毁灭价值 意义的悲剧,以其自身悲剧的自尽可见其人生命中固有的悲剧性格。王确是以生命的完结作 为其戏曲理论的真实注脚,这正是其人性情中人的真实体现。故在其心中,惟有如此,舞台 上的戏剧才能够震撼人心;惟有如此,现实中的人生才能让后人感慨万千。所以王深情的说 到“彼但摹写其胸中之感想,与时代之情状,而真挚之理,与秀杰之气,时时露于其间”,“写 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者无不如是,元曲亦然, 明以后,其思想结构尽有胜于前人者,唯意境则为元人所独擅。”可见王国维理论中所谓“元 曲为中国最自然之文学”应该是特重其中几大悲剧里的抒情性语言。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21 17:57
元曲的好好在哪里?一言以蔽之,就是“自然”。古往今来的伟大文学作品,无不以自然取胜,但它们都没有超过元曲。元剧的作者,他们都不是有名位,有大学问的人。他们创作戏剧,没有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想法。他们凭着兴致所至来做元曲,以此自娱和娱人。情节的拙劣与否,他们不考虑;人物思想的卑陋,他们也不避讳;人物有矛盾,他们也不管。他们只是描写胸中的感想和时代的情状,而真挚的道理和秀杰的气质,时时流露于其间。所以说元曲是中国最自然的文学,没什么不可以。像元曲文字的自然,那又是它必然的结果,这还是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