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20:46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8 21:30
你这个问题也太大了。我答一部分吧,关于文言文中官职相关的动词,大部分是唐代以前的习惯用法,唐以后不太熟悉,但是沿用的情况好像也差不多。
关于授予官职:
征(来源于汉朝“征辟制”,如果用“征”字,一般是指朝廷下文书征用为官,一般是*的官)
辟(来源于汉朝“征辟制”,如果用“辟”字,大多情况下是地方官或者某个私人的府官或属官。唐以前有“开府”的制度,授予府主一定权限可以自由任命自己的下属,不一定靠朝廷指派。)
察(来源于汉朝“察举制”,但是“察”这个字用得不多,主要特指通过“察举”获得“干部身份”,如“前刺史臣逵察臣孝廉”)
举(来源于汉朝“察举制”。“举”这个字用得比“察”更广泛,用法也很多样,尤其常用于四种情况:1、通过“察举制”获得“干部身份”;2、通过某人的举荐任命官职;3、通过众议或公推选举某人任职;4、科举考试)
荐(受某人举荐为官。)
引(受某人提携引荐为官。)
选(这个词有“选举”和“挑选”的意思,一般是指从多位候选人中挑选出某人任职。)
拜(这是一个尊贵的词,一般指任命高级*或武官。上古时期,凡是任命贤能者担任重要的官,任命者要非常尊敬,要对被任命者行拜礼,表示求他去当官。这个传统后来随着*集权的加强而消失了,但是“拜”这个词流传下来,成为任命官职的常用的词。)
聘(这个词特指送礼或用厚禄请别人当官。聘在上古时期就是指贵族之间互相拜访并送礼,因此强调给别人很高的待遇来当官。)
请(这个词也是指请人当官,一般用于私人聘请自己的属官。)
起家、出身、解褐(这三个词特指从无官职的白丁开始获得第一个官职,说某人“起家尚书郎”,强调的不是他当了尚书郎,而是强调他的仕途是从尚书郎开始当起的。在唐代以前,第一个官职往往暗示着你的出身如何,决定着你以后仕途的走势,正如咱们现在找工作时的“第一学历”)
起(这个字,可以作为“起家”的简写,也可以作为“起复”讲,指罢免后重新任官。)
复(可以做“起复”讲,指罢免后重新任官,也可以指重新担任之前做过的官。)
除、授(这两个字是一般用法,指授予官职,没有什么感*彩。)
补(这个词本意是指“补缺”,多用于有一定名额的官职出现缺额而选人补任,或是非常规调任而是某官职出现缺额而临时选人补任的情况。)
兼(在原有官职的基础上兼任某官职。这种情况一般是指,常规这两个职务必须由两人担任,因某种特殊情况由一人兼任。)
加(在原有官职的基础上加授某官职。这种情况大多是指,两个官职并非都是实职,新加的官职可能只是头衔、虚职、爵位或一种待遇。也可以用于两个实职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往往一主一次有所侧重。)
赠(一般是指赠与虚职、头衔、爵位、待遇。而且,很多情况是指退休时或死后加封。)
赐(与“赠”用法相似,尤其用于赐爵。)
封(特指封地、封爵、加封某个虚职。)
荫(特指子孙依靠父祖的功勋获得官职。)
领(有代理的意思。也可用于非代理或兼任的情况。)
行(有代理的意思,尤其侧重代理某个官职的事务。)
署(有代理的意思,尤其侧重暂居某个官职。)
守(有代理和暂任的意思。)
关于官职调动:
迁(迁是形容官职调动的最常用的词语。因为随着资历的积累,官职调动大都是平调或者升职,没有特殊情况很少降职,所以有人说:“迁”一般指升职。但是若说“迁”特指升迁那是不对的。)
左迁、右迁(左迁特指降职,右迁特指升职。)
累迁、超迁(累迁特指常规的通过熬资历一步步升迁。超迁特指越级提拔或破格提拔。)
转(与“迁”用法类似。尤指平调。)
徙(与“转”同。)
历(指曾经担任过某个或一系列职务,多用于描述某人履历。)
入(从地方官回到*做官。)
出(从*外放地方官。)
放(与“出”类似,但较少使用。)
升、进、擢(升职。)
降、退(降职。)
贬、谪(降职。带有明显贬义,特指因为犯错误导致降职。)
关于官职罢免:
罢、免(带有贬义较轻,甚至可以完全不含贬义,可用以描述到期免职或老病离职。亦可用于因罪罢免的情况,但常指免为庶人,甚至可以保留“干部身份”,以待“起复”。)
黜(带有贬义适中,主要侧重指让某人离开,不再任用。不仅可指免职,亦可指贬职。)
废(带有明显的贬义,一般是指因犯罪而免除干部身份,甚至废为罪人,受到监视控制。尤其用于废帝、废妃、废太子、废皇亲诸侯王等。)
辞、去(指主动离职。)
老(特指告老辞官。)
关于受到任命而推辞不去:
不受、不应、不行、不就、不拜、不之官
从官职本身的名字发展出来的说法:
刺(来源于“刺史”。“刺某州”就是到某州担任刺史,下同)
牧(来源于“州牧”)
守(来源于“太守”)
知(来源于“知县”“知府”)
还有直接说“为某某县”“为某某州”,就是指担任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
追问辛苦了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