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讲授孔子和孟子?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14:19
我来回答
共4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1 20:53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大学者(公元前551~前479年),他首开私学,创立儒家学派。孟子是战国时 期的大学者(生卒年不详,一说前385~前304年,一说前372~前289年),他继承了孔子的学说,并对儒家学派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孔子生于今日山东曲阜,孟子生在距曲阜仅数十里的邹县, 孔子他们都曾沐浴着以 泰山为中心的齐鲁文化。孟子
--- -公元前2 世纪中叶,前140年(建元元年),汉武帝诏贤良对策,儒家学派代表人物董仲舒被召见,接受武帝策问,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汉武帝认识到孔子学说有利于*集权大一统的社会格局,因而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于前136年(建元5年)正式采纳董仲舒的建议,设置“五经博士”(《诗》、《书》、《易》、《礼》、《春秋》)。从此中国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直尊奉孔子为圣人,尊称孟子为亚圣;上至皇帝,下至黎民百姓,以及孔子后裔和孟子后裔,都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信或认为孟子的学术思想与孔子一脉相承或完全一致,简言之即所谓的孔孟一家。其实,这是一个天大的误会,或许也是一个持续两千年的*阴谋。因为,实际情况是,孟子的学术思想一部分继承于孔子的思想,另一部分则是孟子自己的创造,而这后一部分内容已经大大地超越了孔子。
----孔子倡导的社会结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致命的问题在于,当君王不尽君王的责任时,或君王胡作非为时,人们没有正当合法的途径去纠正君王的错误或更换君王。对这个难题,孔子心里是非常明白的,但是他没有找到或不敢(不愿?)提出解决的办法。对比之下,孟子则鲜明地指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中国的历史中,是他第一个明确主张,民众的利益是至高无上的,朝廷的利益要服从民众的利益,君王的利益要服从民众的利益和朝廷的利益。
----为了约束君王的行为,孟子主张在任命或罢免*的问题上,不能由君王一个人说了算,也不能由少数几个大臣说了算,而是必须要征求国人的意见;在定罪量刑上,也不能由君王一个人说了算,也不允许君王的亲信左右或大臣私自说了算,同样必须征求国人的意见。对于不称职的君王,孟子以大无畏的精神提出: “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孟子·万章下》)。”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也坚持人格的尊严与平等,他曾当面对齐宣王说:“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孟子·离娄下》)。”
----事实上,孟子的上述主张,都是孔子未曾提出过的,这表明孟子的学术思想、*理念与孔子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严格说来他们并不是一个学派,孔孟并非一家。其实,孟子与孔子思想存在着本质不同,封建帝王及其御用文人心里都是明白的。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孟子》一书的许多主张都大为恼火,一怒之下要把孟子像从孔庙里迁出,但是他冷静下来后却发现把孟子像放在孔庙中实在是太有必要了。这是因为,只要宣扬孔孟一家,那么孟子便永远屈居亚圣地位,孟子思想主张的正确与否,也就必须以孔子思想为准;这样便可以用正圣压制亚圣,用孔子的思想埋没孟子的思想,从而扼杀了孟子倡导的民主思想的传播。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墨子主张民众有权参与国家政事,墨子的信徒还建立了严密的团体组织,为实现自己的主张而身体力行。对比之下,孟子则属于理论家,而不属于*家,他希望从理论上说服君王采纳一种类似“君主立宪”的管理方式。但是,对于封建*帝王来说,最有价值的学说,乃是孔子的主张,因为孔子的主张有助于维护既成的格局,这是期望着永远坐稳天下的皇帝最欢迎的(打天下的人都不用孔子的学说)。因此,孔子及其学说备受历代封建帝王的礼遇,而墨子的学说则受到了冷遇,孟子的学说则受到了“招安”。遗憾的是,个中奥妙,一般文人学者,并不明晓;至于普通百姓,更是被蒙在了鼓里,其标志即相信 “孔孟一家”。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1 20:53
建议你借一本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和《孟子旁通》~
系统详尽介绍孔孟儒家思想,在国内外学术界获得普遍共识~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1 20:54
我上过选修课《论语》,老师就选其中一些内容讲解,当然其中要贯穿孔子的思想。我觉得讲解孔孟,可选代表性的论调,主要讲解突出其思想,孔孟之道。
热心网友
时间:2024-02-01 20:55
1.让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孔子和孟子,走进这两位先贤的思想世界,亲身体验和了解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从而综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综合培养学生查阅、整理、筛选、整合资料的能力,综合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和合作探究的精神。
[活动过程]
一、活动准备
1、确定活动主题:
(1)阅读教材,明确学习内容与要求。
(2)师生结合实际增删整合学习内容和要求。
(3)师生讨论后分组,推选出小组长。分组分工如下:
编号组 别活 动 内 容活动
评价
1孔、孟小
档案甲组⑴孔子、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⑵孔子的弟子和门人
2孔、孟小
档案乙组⑴记录孔、孟言行的著作及其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
⑵孔庙、孔府、孔林简介(含图片展)
3不朽的孔、孟甲组⑴孔子的主要思想
⑵孟子的主要思想
4不朽的孔、孟乙组⑴《论语》、《孟子》中的成语
⑵《论语》、《孟子》中的格言警句
2、时间安排:15天。其中收集资料10天,整理资料3天,准备恰当的汇报形式1天,成果展示1天。(主要利用课余时间,成果展示为课内两课时。)
3、教师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或查阅途径,为学生采集信息提供方便。
4、师生协商,制定活动与评价方案。
二、活动实施:
1、制定活动计划。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拟定小组活动计划,明确各自职责,并确定资料搜集的方式,安排好活动时间。教师对各组的活动计划予以及时指导,如有明显不当之处,即与学生一起商讨更正。
2、搜集资料,采集信息。各组按照活动内容,多方面获取第一手资料。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一是因为教师提供的书籍和网上下载的内容文字浩繁,学生又只能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阅读量难以达到要求;二是由于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不强,很多原文即使有白话解说,也很难读懂。为此,教师首先应尽可能多的熟悉资料内容,然后引导学生有选择性地查阅和作笔记。有条件的,还可把学生带到孔庙、孔府、孔林等实地进行参观访问,作访问笔录、写观察日记等。
3、处理资料,整合信息。学生将积累的资料分组集中,进行筛选。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析、研究资料的价值,考察其对学生的适宜度。
4、准备汇报材料,确立汇报形式。各学习小组根据本组所取得的成果,自主设计成果交流的形式。首先,在教师的指导下,推选五位主持人(总主持人一名,其余四人可由组长担任。)然后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讨论决定成果汇报形式(如情景表演、演讲、解说、朗诵、展出等,不拘一格)。
5、成果展示交流。主持人准备好台词,编排好展示程序,各组进行成果交流。教师予以点评、小结。
三、成果展示实录:
1、教师导入:
同学们,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便是让大家走近这两位先哲,让他们美丽的光环也闪耀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中!同学们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搜集了大量资料,收获了不少成果。今天,我们将把这个成果展示出来,愿大家在这次交流展示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专家点评:教师导入看似多余,实属必要。因为这则导语简要概括了孔孟二人的思想及其影响,重申了学习目的、过程,交代了成果展示的意义,让学生学有方向、学有动力,让读者明确学习过程和展示目的。)
2、学生主持人1:
同学们,五千年灿烂悠久的中华文化曾经在人类文明史上创造过无数的奇迹,孔子和孟子便是这些奇迹中两颗耀眼的明星,他们超人的智慧、深邃的思想、积极的人生态度,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两个星期来,我们通过阅读、上网查找和请教老师,搜集了有关孔子、孟子的大量资料,并精心编排,今天在这里展示我们的成果,请老师多多指导。和我一起主持这个活动的是四位小组长。首先,大家欢迎“孔、孟小档案甲组”的同学为我们展示。
(专家点评:学生主持人再次强化孔孟二人的思想及其影响、交代学习途径、过程与成果,并简介其他主持人,引出下面的展示内容。)
3、第一组展示:
主持人2:我们小组搜集的是有关孔子、孟子的生平经历,以及孔子的弟子和门人的资料。下面由三名同学展示我们的成果:
生1:(持孔子画像上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
生2:(持孟子画像上台)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
生3:孟子能成为“亚圣”,多得力于他母亲的教诲。孟子的母亲仉(zhǎng)氏一生克勤克俭,含辛茹苦,抚育儿子。孟母教子故事如“孟母三迁”、“断织教子”、“杀猪不欺子”、“为儿媳训子”等广为流传。
生4: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七十二贤人”中,有以德行著称的颜回、闵损,以口才著称的端木赐、宰予,以政事著称的冉求、仲由,以孝道著称的曾参等人。
主持人1:材料充分,生动有趣,可见第一组同学作过不少努力。请第二组展示。
(专家点评:第一组同学从不同侧面展示了本组搜集整合的孔孟的生平、主要经历以及孔子弟子和门人的资料。材料充实,思路清晰,特别是持孔孟画像上台讲述和孟母教子故事的讲述的做法形象而有创意。)
4、第二组展示:
主持人3:我们为大家介绍《论语》、《孟子》,以及这些著作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并请大家欣赏有关“孔庙、孔府、孔林”的图片资料。
生1:《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左右)。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生2:《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据统计,日本现存德川幕府时期的《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1840-1931),在从事实业的四十余年里,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
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还有被马克思称“现代*经济学始祖”的魁奈等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生3:《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生4:孔庙、孔府和孔林在山东曲阜市,是规模最大的纪念和祭祀孔子及其子孙的建筑群,欢迎大家到学校橱窗内去欣赏我们搜集到的部分“孔庙、孔府、孔林”图片。(见附录)。
主持人1: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组同学展示的内容丰富、精彩。请第三组展示。
(专家点评:本组所搜集的资料时空跨度大、头绪多,又散见于各处,做起来有难度。但群体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这一组同学展示的成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5、第三组展示:
主持人4:我们小组向大家介绍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
生1.孔子的思想:
(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 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
(2)孔子的*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 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领域, 要求君主爱民, 施行仁政。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 都应安守本分, 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
(3)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他主张祭祀, 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 至于鬼神是否存在, 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
(4)孔子的教育观--
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 而要一视同仁, 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因材施教 :在教学方法方面,他提出“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
学思并重:在治学方法上,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 认为“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均衡发展:对于学术的传授, 孔子教以“文、行、忠、信”四目, 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故孔子之教, 可谓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
生2:孟子的主要思想:
(1)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
(2)“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其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
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
(3)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
(专家点评:本组同学要把孔孟博大精深的思想条理清晰、通俗易懂的加以阐释,筛选整合资料的难度很大。但他们迎难而上,把《论语》、《孟子》中体现出来的主要思想作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汇报,难能可贵。)
主持人1:了不起的孔子!了不起孟子!第四组的同学为我们准备了精彩的壁报和画展。欢迎同学们去欣赏。
6、第四组展示:
主持人5:请大家欣赏我们组搜集的《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和名言警句及孔、孟有关的图片。(资料附后)
(专家点评:本组同学搜集筛选整理《论语》《孟子》中的成语、名言警句和与孔、孟有关的图片,整理筛选打印,办壁报,工作量也不小。但从附录来看,其成果质量是很高的,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开阔视野方面,功不可没。)
7、老师总结: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收获颇丰,孔子、孟子不会后继无人了!愿大家多多努力,以这样的学习方式,获取更多的知识,成就更大的业绩!这次展示活动令人欣慰地结束了,最后一个任务就是请大家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内容不限,题目自拟,600字左右。
(专家点评:教师总结收获,鼓励上进,布置写作任务,意犹未尽。)
〔活动反思〕
开展本次活动,我们有以下两点深刻的体会:
一、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前提下,必须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
这次活动有其特殊性:主题内容离学生生活的时代久远,学生在课内接触孔、孟的知识极少(七至九年级总共只有三篇选自《论语》和《孟子》的课文)。学生搜集资料的渠道比较狭窄,尤其是很多农村中学的学生几乎只能靠教师提供一些资料。加之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较低,很多内容如果不借助参考资料,连教师都可能弄不明白。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必须贯穿整个学习过程。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注意:
1、要阐明活动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了解孔子、孟子?
2、分组和子题的确立要科学,使学生有明确的任务驱动,并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特长。
3、应加强对优生的引导和对学困生的指导,让所有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二、信息的筛选整合过程比搜集资料的过程显得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
活动开展之初,学生感到最大的困难是资料匮乏。但按照教师指导的方法采集信息后,大量的资料又使学生觉得无所适从,理不出个头绪。这时候,教师应对各组学生骨干进行整合资料的培训,甚至参与到某个组的资料整合过程中去,为学生做个示范。整合后的信息要作为成果展示出来,又是一个难点――以前的很多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学生有说有讲、有唱有跳,形式丰富多彩。本次活动的成果以文字资料和图片为主,学生的展示也是以说为主。因此,展示内容的生动性、通俗性非常重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也必须把文字组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附:
一、成语精选
《论语》中的成语精选:
欲速不达《子路》 温故知新《为政》 尽善尽美《八佾》 不耻下问《公冶长》
举一反三《述而》 废寝忘食《述而》 任重道远《泰伯》 杀身成仁《卫灵公》
察言观色《颜渊》 各得其所《子罕》 分崩离析《季氏》 道听途说《阳货》
巧言令色《学而》 见贤思齐《里仁》 文质彬彬《雍也》 怨天尤人《宪问》
《孟子》中的成语精选:
明察秋毫 缘木求鱼《梁惠王章句上》 揠苗助长 出类拔萃《公孙丑章句上》
为富不仁 一傅众咻《滕文公章句上》 自暴自弃 好为人师《离娄章句上》
左右逢源 夜以继日《离娄章句下》 集大成者 金声玉振 《万章句下》
一曝十寒 专心致志《告子章句上》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告子章句下》
言近指远 同流合污《尽心章句下》 出尔反尔《梁惠王章句下》
绰绰有余《公孙丑章句下》 自怨自艾《万章句上》
不言而喻《尽心章句上》
二、名句精选
孔子哲理名言
人生态度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5、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6、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7、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做人格言
1、不学礼,无以立。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孟子》名句精选
1、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6、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7、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8、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9、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0、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孔子、孟子部分图片资料
孔子 《论语》 孔庙
孔府 孔林 杏坛
孟子 《孟子》 孟庙 孟府
孟林 孔子讲学 曲阜孟母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