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18:21
共1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2 09:17
苏村番薯
起始与发展
在村边东江相倚的亚九坡、罗了塘坡、白水塘坡、瓮中坡、车塘坡等5个相连的,面积达8千多亩的低“坡”,河水涨时水汪汪一片,水退时变成一片低地。村民觉得这片肥土“丢荒”十分可惜。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全村大小老幼倾巢而出担泥造坝,担出了一条长6公里的大堤,使这5个“坡”变成了“人造田”。
由于“人造田”长期受小东江浸没,因而沉积着一层很厚的泥,没有砂子。令人称奇的是白水塘坡里的泥土晒干后,遇到水就像沙子一样完全散开。据化验,“人造田”里的土质钾含量达43%以上,是番薯生长的必需元素。奇特的栽培方式。
苏村人在“人造田”上种番薯是从1978年初开始的,当时在“人造田”地势较高的地方种四、五十亩,获得成功。
1982年,种植280亩,到1995年突破1300亩。达2800亩。
不论种植面积多少,也不论在生产队时期还是分田到户阶段,该村种植番薯都是统一行动,即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左右全村男女老少一齐在“人造田”上劳作。20多年来,栽培技术经历了精耕细作,粗耕粗种,嫁接杂交三个时期。
精耕反而不好
苏村人造出了“人造田”后,最初种植的是稻禾,只是到了1978年初才试种番薯。当年番薯不仅能生长,还特别香甜好吃。那时种植番薯共有6个品种,被村民公认最好吃的是细尾笑品种,以致后来全部都是种这一品种。
这一时期采用传统的耕作技术:在耕作前,让土地干燥,用牛把地犁翻,再用牛耙碎,或用锄头砸碎泥片,然后做成一垄一垄的,最后才在垄上种上番薯田。需用水时,统一时间一起用车拉水(若不统一用水,水可能渗到其他地里,影响他人种植)。
这样种植,反而吃力不讨好,番薯产量较低,味不纯正。
粗耕粗种
因精耕细作需要人工特别多,且劳作较辛苦,尤其是车水特别吃力。1983年,村里有了电力抽水机。村民为省事,先抽水浸土,接着用牛把地犁成一垄一垄的,最后就直接栽下番薯苗。想不到,收获时,产量比以前精耕细作的高了,且番薯表面平滑光亮、味道甘香。经过分析,村民明白:细碎的泥土在雨天时很容易藏水,不利于番薯生长,泥土粗大,在高温多雨的气候环境下,水很快就被“疏散”了,土很快干,产生一干一湿的环境,对番薯生长非常有利。村民还用一种科学肥(芬兰肥)给番薯追肥,效果很好。
嫁接杂交
1990年,村民用自己种的品种细尾笑嫁接到湛江白二号杂交,“产”下湛江白三号。杂交后的品种,产量不但增高,而且清脆甘香正味。
然而,经过连续几年的种植,这一品种又变异了,致使产量较低,果实体型小而有根,味道不正。
睿智的村民又设法把这一难题破解。2000年初,村民用育种方法栽培,效果显著。在每年收获番薯大致4-5天后,挑选皮光滑、无根、体态适中的番薯,用刀子在番薯头上切下—小截,拿到其他地里去育苗。在每年的农历十月稻禾收获后,稻田休闲,就把已育出的苗种截下移到稻田里。每年正月十五左右种薯时节,在稻田里截取薯苗。
这样的育种法,对番薯产量质量都有保证。据了解,番薯亩产量在2000-3000公斤。个体最大在3.6公斤以上。
吃番薯要讲技巧
苏村番薯的煮法,较为流行的有两种方式:用高压锅或普通锅(铝锅、陶锅)蒸;用微波炉蒸。村童用泥块堆成地窑子焗熟也非常好吃。
此外,还要掌握番薯的“脾气”,否则,味道大打折扣。例如,番薯蒸熟后要马上开盖;收获放了两个星期的番薯最好吃。体形大的不如小的好吃;收获的番薯贮藏在六个月以上,蒸煮前,要把番薯连续浸水8小时才使其味道不变。
番薯贮藏也要讲究技巧。收获一个月后,番薯水份减少两成。若不注意保存,味道和肉质就变化。因此,收获回家里,就要用石灰粉撒,以防虫子。一个月后,每天早晚要用水喷湿一次,每个月都要用石灰粉撒一次。这样,至少可以贮藏一年。
苏村番薯已闻名中外。每年有大批中外人士要享一下苏村番薯口福。若错过机会,只能望土兴叹。苏村番薯是一年一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左右种下,到立秋前十天是收获期的开始,全部收成时间约十天。也就是说,在立秋前几天到苏村准能买到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