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奥运会运动员比赛失利的心理致因及对策
发布网友
发布时间:2022-05-09 18:01
我来回答
共2个回答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7:22
埃蒙斯 让人惋惜啊
“他应该是太想成功了”、“雅典奥运会的阴影没有摆脱掉”……到今天为止,离美国名将埃蒙斯在男子50米步*3×40决赛最后一*打出4.4环,这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成绩已经过了将近十天。但心理专家们却在这届奥运会上找到了这个可以长期讨论下去的话题。
从埃蒙斯再次将金牌拱手相让起,心理学家们就开始通过博客、评论等形式,纷纷表达自己的分析观点。在北京奥运会*落幕后,对“埃蒙斯魔咒”的讨论依然是热点话题。
针对埃蒙斯两次在奥运会决赛的最后关头失手,心理学专家们给出的“会诊”结论是:成就动机过大造成的反效应。实际上,很多普通人也存在这一心理现象,对于成功的渴望和焦虑,是让多数人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主要原因。
病源剖析
“魔咒”源于太想成功
雅典奥运会梦游般地脱靶、北京奥运会上离奇的4.4环。看着天才射手埃蒙斯和他美丽的妻子卡特琳娜瞬间被雷傻了的表情,现场的解说员们也只能后知后觉地不断重复:“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一时间,网友们幻化出一个“魔咒”,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埃蒙斯身上一定发生了什么,让他总是在奥运会的最后一*被什么“附体”。各方教练、运动员也在第一时间表达着惋惜、遗憾之意。
而在通过自己的博客、接受采访、撰写研究报告等形式“会诊”之后,心理专家们得出的统一结论则是:“他太想要这块金牌了”、“正因为太想得到了,埃蒙斯的心理才会出现如此巨大的波动”、“‘心魔’,自己过不去奥运会金牌这道坎。”
中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专家贾丁鑫,曾为羽毛球名将鲍春来做过专门心理辅导,他表示,心理学上称为———成就动机过大。
而专家同时提醒,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的心态并不是运动员的专有病症。“比如科学家即将完成一项研究了很多年的实验,却在最后一步的时候因为一个极小的错误,功亏一篑。”专家表示,这样的失败,都是因为人们对成功的过分渴望,反而给自己带来了难以逾越的心理压力。
并不是罕见的心理问题
任何事情都有个前因后果。在贾丁鑫看来,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当踌躇满志的埃蒙斯在最后一*脱靶时,这个“魔咒”就开始埋下了伏笔。所有人都看到了,当时的埃蒙斯甚至把*栓打开,那是因为他完全不清楚最后一发子弹是怎么就出去了。
但谁也没想到,4年前的疑惑会在4年后仍然成为最大的问号。“埃蒙斯因为4年前的一幕,形成心理创伤,这个创伤只是在4年后再次爆发。”贾丁鑫认为,同样是奥运会、同样是男子50米步*3×40决赛、同样是关键的最后一*,相同的环境和气氛,使得雅典阴影瞬间充斥埃蒙斯。
“这样的错误,上次的卷子都已经出现过了。”几乎我们每个人在上学的时候,都被老师这样批评过。在专家看来,“埃蒙斯魔咒”并不是很罕见的心理问题。
“他太想成功、太想战胜同样的环境来证明自己。”贾丁鑫表示,埃蒙斯再次重演4年前的错误,只能说明他无法摆脱当年脱靶带来的心理阴影。而往往在学生考试的时候,面对以前错过的题目,往往也是越想做对,而结果是继续犯同样的错误。
太想成功造成过度紧张
埃蒙斯被公认是当今男子步*射击界少见的天才,今年才27岁就已经在国际赛事中获得无数世界冠军头衔。
北京体育大*动心理学教授张力为表示,太想成功形成的过度紧张,导致了埃蒙斯的技术变形。“运动员在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中枢神经的工作就会受到干扰,这势必会影响运动员的体能。体能的下降肯定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专家介绍,在运动心理学上对于运动员关键时刻的“反胜为败”的专门研究,叫“choking现象”。“运动员对自己的动作太熟悉了,但由于过度紧张,也会发生执行动作的衰变。”专家表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关键时刻“掉链子”。
而在射击、跳水、体操、击剑等技巧性运动项目中,“运动员在比赛中过于紧张会导致注意范围过小,思维灵活性也会受到影响,会出现大脑的短暂空白。” 张力为表示,这种“掉链子”的现象非常普遍。
认输”寻找安全感
在对埃蒙斯“魔咒”的心理学分析中,以上两种说法被普遍认同。在北京一直从事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哈佛心理学博士岳晓东教授在自己的博客里,提出了第三种假设思路“情绪表现”。
专家举例,一次当埃蒙斯遇到一位对自己有恩的对手(当时并未比赛)时,他脑海里居然升出了主动退让的念头,最终鬼使神差地输给了他。“如果这种假设成立,则需了解埃蒙斯以往的交往经历,看看他是否对某种人有特殊的情感,导致后来的移情出现。
失败,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痛苦的。但埃蒙斯雅典的离奇失败,却让他得到捷克美女卡特琳娜的青睐。北京奥运会的失败,埃蒙斯在美国国内的名头甚至超过了菲尔普斯。有心理学家给他的表现冠名为“失败带来的奖赏”。
“如果人生可以再次重复,我甚至宁愿第一*就脱靶。”婚后的埃蒙斯曾高兴地表示,失去一枚奥运金牌,而得到一个中意的妻子。“埃蒙斯的逻辑,他两次在有绝对优势的情形下将冠军拱手相让,让美女有安慰他的机会,也成了‘无冕之王’,人们都相信他才是最厉害的。”心理学家认为,这样的失败甚至会让埃蒙斯感到安全和满足。
有心理咨询师介绍,每年高考前,都会有学生来进行心理辅导。“这些孩子考试前压力很大,睡不着,吃不下。多数情况下,考试的成绩也并不理想。”但令咨询师不太理解的是,成绩不理想,反而会让一部分孩子放松下来。“他们会选择复读。”在咨询师看来,这样的孩子考前,往往呈现出潜意识里主动放弃的心态。
解读“魔咒”
多数人存在“魔咒”
一个平时模拟考试没下过600分的高才生,在高考中却得了不到550分;台下准备得滚瓜烂熟的主持词,一上台却忘得一干二净;和客户签一份重要合同,到了会场秘书才发现,除了合同文本什么都带齐了。心理专家表示,“埃蒙斯魔咒”其实在多数人的生活中都存在。
“行为是一种养成习惯。”岳晓东教授认为,人们生活中的失败经历,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习惯性的条件反射。也就是说,又考试时、又登台时、又要签合同时,这种失败的‘习惯’可能就会出现。”
这种状态下,埃蒙斯每当在比赛中,他的焦虑程度会与射击环数的上涨成正比,即越是射击准确,心中的焦虑就越高,以致到最后难以自控,所以出现严重失常的表现。
“魔咒”也有人享受
岳晓东表示,其实在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很享受“埃蒙斯魔咒”。他举例说,自己有一位聪明无比的朋友,中学时从不用努力学习都可以考取班级或年级的第一名,父母和她从此后爱上了这种感觉。“我们家女儿不用努力学习都可以考第一”,这应该比“我们家女儿努力学习才能考第一”的感觉来得更骄傲吧。
心理专家认为,对于一部分人而言,第一名的*力远远没有“美女妻子+无冕之王+无数人的喜爱和同情”的*力大。
尽量脱离“失败画面”
怎样才能有效摆脱掉“埃蒙斯魔咒”呢?在很多人看来,自己从事的动作已经熟到要烂掉的程度了,技术层面很难有飞跃式的提高。而心理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必须脱离“失败画面”。
所谓的“失败画面”,就是当初的失败情景。“不要给自己过多的暗示,不要什么都往当初造成自己失败的画面中靠。”专家们认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习惯于保护自己。不断重复失败的情景,或刻意寻找与当初失败有哪怕一丝联系的痕迹。
“这是在给自己的再次失败打伏笔,也是导致再失败的关键因素。”作为雅典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心理专家组成员,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李安民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度的紧张和暗示,很可能导致思维失控,进入所谓的“无意识状态”,就是俗称的发呆。
进行正面“自我暗示”
“在生活中,我们在发呆终止之前,是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发呆的,事后也想不起来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发呆的。事实上,如果意识到自己的思维发生了偏差,就可以重新控制思维,并及时纠正错误。”李安民说。
他认为,在近似于“埃蒙斯魔咒”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做的是回收注意力,是把焦点放在手头的事情上,并多进行正面的自我暗示。
热心网友
时间:2023-10-11 17:22
我觉得埃蒙斯是个最典型的 例子 你自己再找些资料
失意也英雄———埃蒙斯
先是错愕,继而目瞪口呆———这是8月17日射击馆里所有观众在埃蒙斯最后一*射出后的表情。两届奥运,在最后一*之前,埃蒙斯依然遥遥领先,只要正常发挥,也许闭上眼睛也会夺冠,但是,上次是脱靶,这次是4.4环,命运两次和埃蒙斯开了悲壮的玩笑。他趴在妻子身上像个孩子一样哭了。
这一刻,全世界的人都陪着埃蒙斯伤悲。哭过之后,他抬起头,主动走向前去,优雅地向冠军邱健拥抱祝贺。赛后,有人追问他的心情,埃蒙斯回答说:“这只是一次比
赛,这就是体育。”继续追问埃蒙斯是否感到遗憾,这位射击天才笑了,然后否认:“我们全家已经得了3块奖牌……”
竞技场上,远有比金牌更宝贵的东西。